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漳州:在线产业带,持续赋能中小微企业

2021-06-11 07:47:51 作者:黄如飞 苏依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本报经济版于2016年4月18日、2019年9月18日分别刊发了报道《在线产业带,能否推动触网升级》《为区域产业集群做嫁衣》,持续关注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的产生、发展过程,今日本报再予追踪。

在线产业带,持续赋能中小微企业

东南网6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依婕 通讯员 张燕鸿 宋瑞燕)2015年,漳州市与阿里巴巴签约共建“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重点吸引区域性优质企业、商家免费入驻这一B2B电商平台,形成具有漳州特色的“网上批发市场”,并由第三方运营机构提供店铺装修、产品包装、电商培训、人才孵化等服务。

这是省内11个地方产业带中唯一由政府参与签约的产业带,形成了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阿里巴巴提供平台,第三方提供服务的互动机制。2015年12月上线以来至2021年首季,漳州产业带累计完成电商交易额20.67亿元,年平均增速达28.21%,特别是今年首季度完成电商交易额1.38亿元,同比增长41.39%。

政府背书

中小企业抱团上线

“刚加入产业带时,店铺只有四五款产品。但没想到,通过客户反馈,我发现了更大的市场机会。”平和县文峰镇宝中红蜜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鹏飞说,如今他在平和县与漳州市郊拥有两个共计68亩的苗圃基地,培育出208款苗木产品,客户遍及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四川等省。

去年,林鹏飞的专业合作社销售额达368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160多万元,不少客户也来源于线上——许多外地客户通过线上搜索、咨询,慕名而来。

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负责人吴瑞勇介绍,截至目前,平台入驻企业已达1200多家,包括食品、花卉园艺、钟表、家具、服装、日用品、工业品等行业,其中不乏片仔癀、海新集团等知名品牌厂商,但中小微企业仍占大多数。

吴瑞勇说,中小微卖家在平台上以区域产业集群的形式面向客商,能更便捷地获取资源、拓展销售渠道。不少入驻商家还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培育出自己的稳定客户群。据阿里数据分析,线下带动成交数据约为线上成交的7倍至10倍。

入驻漳州产业带一年多来,漳州市欧惠食品有限公司明显感受到平台带来的显著效益。“前来咨询的客户多是大型经销商或者想要寻求产品代工的品牌方,需求明确。同时,客户奔着漳州‘食品名城’而来,有了‘区域品牌’背书,转化率也较高。”欧惠食品负责人陈彬说,去年,企业在漳州产业带的线上销售额达400多万元。

漳州市电商协会副秘书长蔡玲玲表示,漳州产业带对外整体展示区域产业集群,使采购商便于发现优质的漳州企业,可跳过中间商,直奔源头采购;而实体卖家则可以依托产业带的线上流量,更省时省力地开发新客户。这个专业的“网上批发市场”,对漳州中小微企业转型、促进漳州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孵化

电商发展持续增能

“刚开始,我对电商一窍不通,每周跑两趟市区参加培训。现在,我已经能一个人负责店铺的运营,还偶尔带带其他同行,时不时被邀请去分享经历。”林鹏飞说。

自产业带上线以来,不少像这样的“电商小白”从平台培训中获得成长。截至目前,作为第三方运营机构的漳州慧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累计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培训,适时提供专人上门辅导。

这几年,慧成信息还将服务对象延伸到企业负责人,通过讲座分享、游学等形式,为他们提供经营方向的思维拓展。陈彬对此深有体会:“我主要借助这个平台找到一个有共同需求的圈子——这些人往往是入驻企业的负责人,时常可以一起分享新思维、新理念,相互链接资源。”

此外,平台还针对不同行业,召开专场活动培育会,持续为当地企业发展赋能。

以食品行业为例,去年以来,漳州市和阿里巴巴先后联合举办了“源头产地复苏计划:漳州网上食品名城直播日”“一县一品漳州美食节”“美食线上博览会”“夏月热销节”“全闽乐购·漳州全球销农产品电商展”等一系列活动。据阿里巴巴·漳州产业带数据显示,2020年食品酒水和餐饮生鲜两大类成交28471万元,在产业带主营行业中占比约48%。

漳州市商务局电商科科长童旭介绍,下一步,漳州还将探讨引进阿里巴巴淘宝大学,推动电商全链条、全类型人才培训。同时,双方还将结合漳州作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契机,加快推动漳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