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漳州诏安:小牡蛎“长”出致富希望

2021-06-22 07:43:54 作者:黄如飞 杨凌怡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通过企业带动、规范养殖、残壳绿色处理,漳州诏安百姓因牡蛎产业增收

小牡蛎“长”出致富希望

东南网6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杨凌怡 通讯员 沈启寒)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去年,漳州市诏安县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的称号。如今,诏安县牡蛎养殖面积约4.4万亩,年产量约31.6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一,产值约4亿元。通过市场开发、品种选育、残壳处理等,小牡蛎正逐步孕育出大产业,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企业带动,牡蛎价值增加

日前,诏安梅岭镇迎来了牡蛎丰收,其中三倍体牡蛎一天可收获400余吨,二倍体牡蛎则达到2000多吨。“今年牡蛎的价格有所提升,是个不错的兆头。”傅杰生早早地来到他在梅岭镇的牡蛎厂区,开始一天的忙碌。

傅杰生是梅岭镇下傅村人,父母从事牡蛎养殖产业,他从小跟在父母身边,对牡蛎养殖比常人更加熟悉。2013年,他嗅到了牡蛎产业发展的风向,从厦门回到老家,投入牡蛎产业。当时,村里已有不少人在做牡蛎养殖,傅杰生决定向前迈一步,将养殖、加工和销售“一把抓”,串起了牡蛎的产业链条。今年,他的牡蛎养殖面积已经达到近1万亩。

傅杰生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牡蛎的食用方式比较单一,大多出现在烧烤摊上。为了让牡蛎展现更多的风味,傅杰生另辟蹊径,他的厦门贝拉水产有限公司推出了牡蛎清蒸、刺身的做法,打开了市场。“仅仅是简单地烹制一颗牡蛎,背后的技术难度可不小。”傅杰生说,为了让牡蛎达到可安全食用的标准,公司还为此研发出了牡蛎净化的技术。如今,傅杰生公司养殖生产的牡蛎产品走向了全国各地,公司年收入近600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把养殖模式向海上机械化转变,探索出更加流程化、标准化的养殖方法,让诏安牡蛎‘走’到更多的地方。”傅杰生说。

厦门贝拉水产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在开拓市场和技术攻关上起了引领作用,周围百姓也跟着受益。傅杰生公司的吊养、牡蛎加工、销售环节都雇佣本地的群众,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这几年,诏安牡蛎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加上我们科学养殖三倍体等新品种,牡蛎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在梅岭镇,渔民吴友江看着自己养殖场内的牡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的牡蛎收购价一斤才6角钱,现在收购价一斤提高到了1.5元左右,每年产量约1500斤,可以收成2万多元,收入相比以前翻了一倍。“现在,通过政府引导,我的养殖方式从吊养改用塑料浮球,降低养殖成本,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吴友江说。

变废为宝,产业链条延伸

“牡蛎能有今天的市场,在六七年前,我们是怎么也想不到的。”在四都镇西梧村,村党支部书记吴志雄告诉记者,虽然西梧村的海域处于咸、淡水的交界处,对于牡蛎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村民。

原先,村里采取散养的模式,规模小、养殖方式乱,牡蛎的品质难以提升。同时,牡蛎处理带来的残壳成为令村民头疼的问题。牡蛎壳何处去?一开始,村民们将壳烧成白壳灰,用作粉刷墙壁的材料,但在烧制的过程中,空气污染随之产生。于是,村民又尝试把壳制作成饲料添加剂,但是利润不高,无法维持加工厂的经营,这条路也无法走通。

几年前,四都镇迎来了一位“贵客”——福建省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通过回收村里的牡蛎壳,制成生物源土壤调理剂,从而实现对废弃牡蛎壳的二次利用。吴志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西梧村年产牡蛎壳1.8万吨,玛塔公司用1.5吨牡蛎壳可产1吨土壤调理剂,年产成品可以达到近8万吨。玛塔公司的到来,一方面解决了牡蛎壳带来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又给村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这使得原先“路颠、水咸、人人嫌”的渔村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

随着产业链条的扩展,西梧这个渔村,从原先负债累累的“后进村”成为富裕村,村民们的收入在六年间翻了两番。今年,玛塔生态科技二期项目也投入建设中,二期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预计在年底可建成投产。二期项目投用后,可年产牡蛎壳制生物源石灰土壤调理剂25万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