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东南网“托起”系列报道(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建民:用科技创新支撑起禾谷满仓

2021-06-22 19:55: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张立庆

开篇语: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无数共产党人出生入死以赴、披肝沥胆以求、实事求是以寻、励精图治以成……今天,正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入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东南网策划“托起”系列报道,宣传身边优秀党员的优秀事迹,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弘扬正气,积极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

东南网6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不仅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平生追求,也是我国许许多多像袁隆平一样的农业领域专家的毕生愿望。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水稻分子设计研究科技创新团队责任专家——陈建民,作为一位从事杂交水稻育种与推广的普通党员,二十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业,以实验基地为家,在风吹日晒下坚持,在漫长岁月中进取,在水稻育种科技创新、推动水稻产业发展上取得突出成绩,为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持续领跑世界贡献了自己一份的力量。

坚守田野,良种惠农

种子的诞生1.jpg

陈建民在田间地头做科研。福建省农科院供图

陈建民出生于1968年,因为小时候要吃饱饭的愿望对农业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92年,他从福建农学院毕业,带着青春激情和美好憧憬,到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参加水稻育种研究工作。因为水稻育种陈秉发研究员等老专家的引领,全身心投入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1999年,他参加选育的第一个水稻良种泉农3号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此,与杂交水稻育种结下不解之缘。2001年调入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加入王锋所长率领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科技创新团队,依然承担杂交水稻育种与示范推广任务。长期以来,他常年扎根农村,驻守育种制种基地,足迹遍及福建、海南、广西、湖南和四川等地,像候鸟一样奔波在祖国各地的田间地头。

每年三、四月份,海南已是暑气逼人,也是杂交水稻南繁育种最忙碌季节。水稻花开时间很短,晴天一般在上午10时到中午13时,此时骄阳似火,连脚踩在水稻田里都会发烫,为观察记载杂交水稻材料扬花和柱头外露情况,陈建民时常头顶烈日,冒着高温在地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忙的时候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

为了完成课题组制定杂交、测交计划和2万多份南繁育种材料的鉴定筛选以及繁殖制种等科研任务,陈建民和同事们经常早上天未亮就到地里开始不育系的“烫株杀雄”工作,天黑才收工。“一天工作几小时?其实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们的职业是科研,而科研是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陈建民对于记者的问题如是回答。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的单位、人员众多,而国家又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实行严格区域试验与审定制度,每年能通过国家或福建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只有几十个,而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的课题组有成百上千个,竞争异常激烈。10年能育出一个良种,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细节决定成败,而成功的秘诀在于规模化育种攻关的开展,在于年复一年的日积月累。寒来暑去二十余载,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建民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主持或参加30多项国家及福建省重大研究课题,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37个,在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河南和海南等12个省区以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大面积推广3000多万亩,增创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水稻恢复系闽恢3301的选育与应用》2015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获得新品种权11项,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尽了一份力量。

开拓创新,科技兴农

为破解杂交水稻传统育种技术方法的局限与技术难题,实现种业强国梦。在团队首席专家王锋的总体设计和带领下,团队以全新育种技术思路,以培育“广适型”“机耕型”强优势杂交水稻为主要育种目标,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育种,构建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及产业开发技术体系。

作为省农科院水稻分子设计研究创新团队的责任专家,陈建民肩负着“新型杂交水稻种质创新”的重任。为收集寻找优良种质,近10年来,他和课题组成员东奔西走,走访国内数十家农业科研院校,收集到水稻优异种质613份,对这些水稻优异种质进行性状鉴定筛选与评价,并发掘与产量、品质、抗逆性、育性、杂交优势、株型等有关的基因,同时,开展大量杂交试验,利用性状优良品种,反复杂交,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累积,创制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状优异的杂交稻新种质(品种),为进一步开展新型杂交水稻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陈建民承担福建省科技厅“聚合抗病虫基因超级杂交稻恢复系的创制与应用”项目,利用携带有高抗病虫基因的种质材料与现有优良杂交稻亲本杂交,构建近等基因系群体,创制抗两虫(螟虫、稻飞虱)、两病(稻瘟病、白叶枯)新种质,目前已获得10多份聚合了多个抗性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材料。并采用育种材料筛选与抗性鉴定、米质检测同步新技术,建立了以杂交稻恢复系为主体的多基因聚合育种体系,逐步完善与创新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

微信图片_20210622181345.jpg

陈建民在田间地头做科研。福建省农科院供图

在做好杂交水稻育种的同时,借助福建省农科院双百行动的项目支持,陈建民始终扎扎实实地做好良种推广服务工作,积极向广大农民和制种技术人员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他们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每年七、八月最炎热的季节,也是杂交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陈建民总是奔波于杂交水稻示范和制种基地的田间地头,现场为种粮大户和制种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杂交稻制种与生产上遇到的难题。10多年来,他走遍闽西北的建宁、泰宁、沙县、尤溪、建阳、武夷山和邵武等水稻主产区的200多个乡村,参与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多人次。

陈建民看来,做好杂交稻育种推广工作、服务三农,是他的本职工作,他所取得的成绩属于整个科研团队。“单枪匹马育不出良种,只有团队协作,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只有保持感恩、勤奋、真诚的心态,才会在逆境中坚守,在困难中奋起,在取舍中奉献,最终实现科学梦想。”他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