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来了丨三坊七巷,志气骨气贯长虹
2021-07-16 09:18: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黄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照亮黑暗的光源,它温暖,明亮,尊贵。 三坊七巷,这座起源于唐,完善于宋,鼎盛于明清的千年里坊,在中国近代史上,出了一群贤哲与先驱,在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用伟岸与坚贞的元气,滋养了三坊七巷的脏腑与经络。那是一束灿烂的光,照亮了世界,照亮了人心,照亮了每一寸光阴,它与日月星辰一道,共同照亮了一个民族复兴的征程。 如今,她从历史经纬深处走出,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眉目传情,笑迎春天。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临危受命,林则徐不负禁烟钦差大臣之责。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东,誓“若烟一日未绝,将一日不回”。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虽九死其犹未悔”,灭内忧,除外患,封洋商十三行,查获237万多斤,虎门销烟23天,唤醒了国人敢于抵抗外强的爱国意识。 树有根,水有源。林则徐幼年,常随母亲住文儒坊19号,母亲的教育刻骨铭心。怀经世之志,学致用之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既放眼看世界,又懂得环球凉热。苦心搜集异国信息、编纂《四洲志》,嘱托魏源撰写《海国图志》,以启发君心民志。师夷之长,必须有民族气节,才能制夷。公忍辱负重,“衰龄病骨,风雪长征”,走大漠,越天山,千里奔波赴新疆。天高地远,民利最高远,教民耕作,勘办农垦,浚水源,辟沟渠,兴水利,挖坎儿井,“林公井”享誉疆域。春从天山来,水由地中行,荒漠广野,悉成沃行。居庙堂之高,为民忧;处江湖之远,替君愁。君亲君疏,权重权轻,位高位低,得荣受辱,历官十四省,播良种,育成林,让荒漠成绿洲,干成事,立不朽丰碑。纳百川,成沧海之大,任凭惊涛骇浪;容万物,致胸襟之广,得以气贯长虹。一生信仰如磐,双肩道义如塔,目之所及,光彩熠熠。 (二) 一棵古流苏,四月飞雪。宫巷26号沈家大院,人已去,树常青,依旧笑春风。此树似乎是沈葆桢自制蜡像,枝枝叶叶纹深脉清,风吹花飘似景,一枚一枚落地有声,记载着主人的辉煌与沧桑。 1866年5月,左宗棠上疏设立福州船政局。重沈葆桢才志,“久负清望,为中外所仰”,举荐“非沈不能任其职”,“三顾茅庐”亲临宫巷沈家,共谋开洋牧海大计,开建福建船政。非我所愿,公则称我心;但领受,必不负使命。沈葆桢倾力建船厂,办求是艺童学堂,打造南洋水师,建立了第一支近代海军,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局面。 1874年春,日本入侵台湾,沈葆桢以钦差大臣驻台,抖擞精神,克多病之躯,破惊涛骇浪,重整山河,发誓“裹革而归,于心慰矣”。呕心沥血办理海防,倡行治台抚台方略,开禁、开府、开路、开矿,主张闽台两地归一个行政主管统管,奠定了台湾作为一省之基础。 人如树,树似人,树木也树人。树高,根深。权位如山,躬身接地,行走似水。 (三) “君子死,正义尽!”这是“戊戌变法六君子”林旭最后的仰天高呼。 1898年春,风雨突变,乌云压城。林旭发起并动员林纾、黄乃棠等在京闽籍维新人士,成立闽学会,助康有为等人成立保国会,“始倡董事,提倡最力”,以“保国保种”之情怀,谋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之新政。此前,《马关条约》签订,曾与林纾等在京应试举人联合“公车上书”,“请拒和议”,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直隶总督荣禄等旧臣大佬,总想笼络其收归门下,林旭不为所动,更是将笔墨连同一腔热血,泼洒向更宏大、更壮烈的天地。 然顽流汹涌,势单力薄,戊戌变法失败,林旭微笑面死,含冤就义。 流连郎官巷,林旭故居难寻,而风骨长存,三坊七巷永远有其家园! (四) 严复与林旭志相投,常议维新变法,废科举,办学堂,图教育报国,成挚友。 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者也”,是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体用一致”“本来一致”,“以自由为体,以民本为和”。看西方,想东方。引西方之长,补东方之短,毕生以求学兴国为己任,教诲后代“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是属于你的,只有学问是别人抢不走的”。学贯东西,译《天演论》,世人捧读赞叹,“无似此高文雄笔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一个春天,引发名流巨硕大咖翻开心田,甚至改其志。 严复经林旭举荐,得光绪帝召见,《上光绪帝万言书》,深议变法图强。孙中山敬访,共商科学与民主。定国之强弱存亡之三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进而主张,“今日要政,统一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林旭少亡,严复长悲。年老回福州,归根于郎官巷。为何居此地此厝,是否想陪伴好友林旭,成历史之谜。 郎官巷的严复故居,今为严复纪念馆。 (五) “少年不望万户侯!”13岁的林觉民在科举试卷书此七字,弃笔而去,无意功名。 1911年春天,霞光如血,柔情似水,海涛如咽。林觉民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革命党人黄兴等参加广州起义,成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主张革命与教育并行,自办私学、女子学堂,劝导众女眷纷纷解脚,进女子师范求学。 为国捐躯,千古流芳。离别永诀,百世赞叹。一封《与妻书》,一纸挂念,满腔情怀,处处真情,字字如血,笔笔道尽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国家前途、人民命运,句句饱含爱意柔情,那是英雄对江山社稷、天下众生,说出的最燎烈的情话。 杨桥巷17号“双栖之所”,蜡梅傲雪,映月吐蕊,暗香自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六) 寒春拂过,梅花香起,百花渐放。 广州起义后,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9年春,风雷激荡,催发新种子萌芽破土,广袤大地渐现新气象。 欲做“治世之能臣”的林长民,以“政治家须有容人的雅量”,一身二任,出入朝野,推动政治风云变化。“巴黎和会”,北洋政府外交失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林长民获知,北洋政府欲签丧权辱国条约,通过《晨报》编务福州老乡刘道铿率先发文:“……今果如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誓死图之!”300余字,慷慨、激昂、悲壮,字字似连发重磅炮弹,引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从此,民主、科学旗帜掀起,新文化、新思潮泉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开启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开天辟地做了思想准备。五四精神不朽,点火人一生事业,达到最光彩的顶点,永载史册。 1920年春,林长民带林徽因游学欧洲,一路叮嘱,观览诸国事物增见识,领悟父之胸次怀抱放眼量。东方才智、家国情怀,加持了西方见识学养,何以了得。林徽因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成就,正像她设计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不朽。林徽因心似白莲,志比红烛,星辰在眼,天地在心,弯眉间全是坦荡。笑得出声,流得了泪,顶得住风,耐得住寒,扬得开血性,现得出傲骨,拥以炽热的信仰和爱情,让自己长成诗的模样。 (七) “清晓的江头,白雾蒙蒙;是江南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冰心对家乡如此深情。 严复让老友谢銮恩之子谢葆璋投笔从戎。谢葆璋从此开启军旅生涯,后深得重用,创办烟台海军学堂。冰心长期随父母,在福州不过前后待了两年多。自冰心会写字起,父母就时常督促其给祖父写信,因此,“福州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住址,非常熟悉、亲切。林觉民成英烈,冰心祖父从林家购得杨桥巷17号。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因为‘大家’都‘好’了”,才有冰心的美丽人生,成了与时俱进的“勇士”,悲天悯人的“天使”,从而让“生命从80岁开始”。 寒木春华,永远不老。 (八) 天造物,物成像。吉庇巷,仅有一棵凤凰树,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坊巷之中树之最高大。凤凰树上长树,树肩携立着一棵榕树、一棵黄葛树,根茎相拥,枝干交错竞高,叶芽层叠争茂,深绿托起碧绿,碧绿撑起嫩绿,嫩绿生新绿,生生不息,一派新景象。凤凰树最鲜艳舒展,榕树最强根富须聚气,黄葛树又是菩提树之神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树一荣,一荣俱荣,树树锦绣,坊巷多娇,引群贤生辉、众星闪耀。 物因人而名,人通物而奇。自古三坊七巷就修读成俗,书香浓厚,崇文重教,从而经世致用。“课学秋灯,书声喧里巷;温诗春酒,豪语动枌榆。”“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窗半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近代,刘齐衔、刘齐衢“兄弟同榜两进士”,后代“电光刘”震东南,其宅院占三坊七巷半边天,称“刘半街”。文儒坊陈承裘“六子科甲”,“父子四进士,兄弟皆科甲”,长子陈宝琛为帝师。郭阶三“五子登科”,后世郭化若,成了毛泽东的军事参谋、一代儒将。还有,光禄坊“玉尺山房”,福州知府程师孟蹬石而吟“光禄吟台”;左宗棠创立的正谊书局(书院),后与福州四大书院之一“凤池书院”合并成“全闽大学堂”;陈宝琛夫人王眉寿创办的“女子师范讲习所”,后发展为“福建女子师范学校”,冰心是其学生;林星章的“两梅书屋”,陈衍、沈瑜庆等组成的同光体闽派诗风“福州支社”,引领近代诗之风骚;陈君新的蚕桑女子学堂,黄展云、林白水等创办的福州蒙学堂,等等,形成了三坊七巷的文化气象,道德、耕读、诗书传家长,学堂、书院、人才竞风流,仅在中国近现代舞台上,风云人物竟达一百多人之众,开眼塑魂向世界。 三坊七巷,像一卷展开的书,南后街为书脊,七巷勤勤探,三坊深深究,探究出福州人的血脉。 三坊七巷,坊是坊,巷是巷,坊坊、巷巷都通大街、成大市。这是三坊七巷的实践逻辑。 一卷三坊七巷,一部历史,一幅画卷,一股精气神,值得尊崇、珍存和弘扬。(贞尧仔)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