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永安贡川:“古镇文化”润童心

2021-10-13 08:11: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魏兴谷 朱丹宇
“静静会清桥,巍巍古城墙,笋帮公栈从这里走向四方……”国庆长假过后,永安市贡川中心小学的课堂上传出朗朗乡音,孩子们正用永安话,唱出对家乡贡川的爱。

image.png

在会清桥上进行语文教学。

东南网10月13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魏兴谷 朱丹宇 文/图)“静静会清桥,巍巍古城墙,笋帮公栈从这里走向四方……”国庆长假过后,永安市贡川中心小学的课堂上传出朗朗乡音,孩子们正用永安话,唱出对家乡贡川的爱。

在校长冯美芯的办公室桌上,整齐码放着学校结合本土文化而编制的综合实践教案、语文教学设计、永安话课程等乡土教材。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学生们对乡土教材已经爱不释手。”冯美芯说,教材上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元素,再加上图文并茂的形式,学生们都很喜欢,接受程度也高。

先有贡川,后有永安。贡川镇距今已有1270多年的历史,全镇分布着历史遗迹180多处。

有多少文物可以“重来”,要如何保护千年古迹,留存乡愁?贡川中心小学在实践中得出结论,要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校园内外的每一个角落,培养全面发展的“贡堡少年”,培养他们爱校爱乡的品德,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德育特色。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贡川中心小学结合语文及综合实践等相关课程,把本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文化之“魂”注入学生心灵深处。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语文课上,刘慧连老师一边声情并茂地给同学们朗诵课文《赵州桥》,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赵州桥的知识点。

“而在我们贡川,也有一座古桥,名叫会清桥。你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吗?”紧接着,刘慧连将贡川古桥会清桥引入课堂,向学生们介绍会清桥的历史、建造工艺、结构特点等,让他们对会清桥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刘淑梅老师的课堂上。在教授课文《长城》时,她顺势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贡川古城墙,介绍了古城墙的历史、构造、功能等,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传递本土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课外延伸的时间不长,但这个环节往往是整堂课最活跃的时候。”冯美芯说,老师的拓展延伸不仅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将本土文化传扬开去。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本土文化纳入校本教材,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

“学校给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并邀请校内外的名师专家为学生上课。”冯美芯说,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学校联合对贡川本土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共同撰写,已经撰编成册的有综合实践教案、教参和音乐教材,永安话教材、语文教学设计正在收集整理。

在课堂之外,学校还紧密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利用古镇丰富的历史、民俗风情、名人、建筑等资源,积极开展“贡堡文化”特色教育活动,以“做一个了不起的贡川人”为主题,创设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系列实践活动。

“‘访’‘写’‘画’‘说’‘吃’‘唱’‘演’,是我们的七大法宝。”冯美芯说,通过访古建筑、写诗词家训、画古镇风光、说贡川方言、吃家乡特产、唱乡土民谣、演绎乡音之美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孩子们真正走进自己熟悉的贡川,探究身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在学校近年来的文艺演出中,由师生合作创排的乡土民谣《贡川——挂口城》、民间乐曲《闹市坊》等本土文化特色节目赢得了满堂彩。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