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全力打造美好家园

2021-10-20 07:40:12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历史记录着福建的沧桑巨变,也记录着习近平同志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领导风范。《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真实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谋宏图、促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留下的坚实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建实践是我们执政为民的基本遵循

他始终坚持人民为先。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只要事关群众利益、百姓福祉,无论大事小事,他都记挂在心。因为深知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25年前他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干部的基本功”。他说过“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这句话至今仍掷地有声,成为如今政府服务的工作准则。

他崇尚“功成不必在我”。习近平同志重视所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如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一栋楼办公”,推动平潭大桥建设、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这些都在他福建任上启动,在他离开福建以后成效渐显,至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对“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的最好诠释。

他善于大处着眼、谋定全局。习近平同志重视谋大局、抓大事,只要有利于福建发展、有利于民生,他都会一抓到底。在宁德,他倡导“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并写出《摆脱贫困》一书;在厦门,他领导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了破解三大障碍的七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福州,他主持制定“3820工程”,开创性地提出“海上福州”发展定位,吹响了海洋强省建设的号角。这些富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路举措,至今仍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率先启动“生态省”建设。习近平同志关注“生态福建”建设要追溯到1996年,当时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对统一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起到了很大作用。习近平同志主导和推动的福建生态省建设,就是用生态环境改善来倒逼落后产业的升级换代,充分保护绿水青山。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后来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先进理念的思想雏形。

他历来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福州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并提出了统筹城市内在的“八大关系”(即上与下的关系、远与近的关系、旧与新的关系、内与外的关系、好与差的关系、大与小的关系、建与管的关系、古与今的关系),强调远景规划要与近期安排相衔接、新城建设要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大规划大建设要考虑群众利益、文物古迹要很好保护等要求。这与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统筹”重要论述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他对规划工作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察,为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引。

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作为衡量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唯一准绳

要以人民为中心。国土空间规划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要、回应人的感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规划目标。在宏观层面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微观层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绿色空间、城市安全等诉求。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让群众安全、方便、舒适的理念体现到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每一个细节中,最大程度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规划体现人民意志、深入人心。

要坚持生态优先。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有更大担当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始终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实现安全功能和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为目标,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并统一实施用途管制,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

要坚持整体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因此国土空间规划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抢抓新时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立足两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福州大都市圈、厦漳泉大都市圈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引擎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要提高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区、做强县城、培育小镇,促进城乡产城融合发展,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高地。

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福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这些都是福建文化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历史活的名片。要坚决把八闽大地各类悠久的地域文化留下来,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并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保存文化基因,延续历史文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