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梦醒时分 四成台湾民众不希望民进党继续"执政"

2021-11-24 15:37: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据台媒报道,根据台北市议员罗智强所成立智库的最新民调,有42%台民众希望2024年“政党轮替”,希望民进党继续“执政”的只有18%,11%表示“无所谓”,28%“无意见或拒答”。“泛绿”支持者中也有40%不希望民进党继续“执政”。

对此,台资深媒体人赵少康表示,最不希望民进党继续“执政”的人年龄层以30至39岁最多,因为他们是社会负担最重的阶层。在蔡当局“执政”下,“教召”(教育召集训练)要找他们、疫苗最后才能打,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真的压力非常大,当然直接反映在对“政党轮替”的期待上。

赵少康称,即使在铁杆“深绿”选区,也有四分之三民众不希望民进党继续“执政”。做不好就下台,显然民众普遍对民进党续任已经没有信心。

因为新冠肺炎衍生的问题,包括国际运价飙涨,油价走高,台湾上半年面临干旱后又遇暴雨水灾导致的农产品欠收,几乎已让食衣住行等生活万物惊惊涨。下半年疫情爆发,两岸关系持续紧张,让台湾民众更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然而民进党为了一己私利,不思如何改善民生,在财政收入上用在民生反而越来越少,用在军事、外交却越来越多。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份账单。在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上台的这短短6年时间里,台当局债台高筑,台湾民众人均背负8.7万新台币债务,加上日益高涨的高额军费和“金援外交”,让台湾民众成了天下最冤的“冤大头”。统计发现,从蔡英文上台开始,台湾仅对美国军购(不含对欧洲国家等军购),就高达5128亿元新台币,意味着这6年中,台湾2300万民众每人掏出了2.2万新台币用于向美国购买武器。

此外,还有另一项高额支出,也就是台当局“金援外交”的费用。据资料显示,台湾当局用于维系外事的费用,平均每年就高达500亿到600亿元新台币。而且这还不算台湾当局用于贿赂所谓“邦交国”领导人和当地官员、游说组织,收买美国、日本、欧盟等“友好国家”政客、政治团体、智库、国际媒体的“特别机密费”。据一位台湾资深政党人士透露,按照惯例,“特别机密费”数额每年大约几百亿元新台币。而这几项支出如果平摊在台湾2300万民众身上,每人每年为“金援外交”就要支出4300元新台币。因此,如果把台湾当局所谓的防务和“金援外交”支出数据加到一起,每年台湾当局从2300万台湾民众每人腰包里要强行掏走25000元左右的新台币。

如果取消“军费”“金援外交”这两项支出,初步估算,至少每人每年增加2万元以上新台币的收入不是什么大事儿。

在两岸关系上,台湾民众不满民进党处理表现也创下历史新高。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核准陆资来台投(增)资金额为3406.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2.06%;前三季度台湾方面核准陆资来台投资件数26件,较去年同期减少66.67%,9月陆资来台投资件数为零。这样的现象可谓极不寻常。

问题出在哪?岛内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民进党当局制造的人为障碍是主要因素,他们态度的不友善及种种干扰,导致陆资入台减少。

陆资入台能增加岛内投资、提供税收、为岛内业者提供合作和就业机会,同时也能丰富台湾民众的消费选择,好处多多。但是民进党当局“迫害妄想症”上身,胡诌陆资入台会导致大陆掌控台湾经济命脉、威胁台湾安全,将陆资陆企视为“炸药包”。

对于民进党当局来说,只有想尽办法排斥刁难陆资、封杀大陆产品、禁绝两岸交流,不让台湾百姓从中获益,才方便自己制造“反中仇陆”氛围,遂行“台独”图谋。民进党当局一味制造两岸对立,想靠“反中仇陆”获得政治资本,只会加剧台湾经济“失血”,严重损害岛内百姓的民生福祉,无异于“自寻短见”。

蔡英文曾自诩要“谦卑,谦卑,再谦卑”,又说民进党“最会沟通、聆听民意”,事实却是学习能力不足又傲慢执拗,没有任何建设性成就还要自吹自擂,对于这样的执政者,民众自然越来越没信心。民调告诉民进党,人民已经觉醒,如果民进党当局继续昧着良心,无视民众福祉,听不见民众声音,如果民进党继续用政治意识形态来阻碍两岸和平稳健发展,那么审判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东南网综合:台海网、海峡新干线、新华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