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一幅油画背后的“邻聚力”——惠安县聚龙小镇​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探索

2022-01-16 08:09:22 作者: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林宇阳 李天天 范姗姗)13日,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蹲点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惠安县黄塘镇的聚龙小镇。

聚龙湖畔,睦邻阁内,一面巨幅油画,引得采访团成员驻足观看。画面中,小镇居民手提肩扛,挥汗如雨,通过“人力传输带”将湖底淤泥一簸箕一簸箕往外运送。

73岁的小镇居民叶祥霖,娓娓道来油画背后小镇居民的集体记忆。

2016年春夏之交,聚龙湖蓝藻泛滥,只有彻底清淤才能根治。但近600亩湖面,清淤量约5000吨,市场报价高达千万元。得知情况后,300多户1500多名小镇居民竞相请缨,黄发垂髫各尽所能,投工投劳,合力清淤。数月后,聚龙湖清澈复现。节省下来的清淤费用,修建了横跨聚龙湖的明道桥。

“小镇有了新景观,居民也因此建立新的情感纽带。”叶祥霖说,正是小镇强大的“邻聚力”,让他决定从福州来到惠安,开启退休后的新生活。

聚龙小镇前身,是惠安县西部山区一片荒野,山路崎岖,杂草丛生,人迹罕至。2007年,返乡乡贤来到这里投资兴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乡村社区。很快,来自五湖四海的城市居民纷纷前来定居,但乡村治理难题也随之显露。

“随着聚龙小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与小镇发展已不相适应,出现了党组织作用发挥难、社区事务覆盖难、居民对社会治理参与感不强等困境。”聚龙小镇党委副书记卢贤彪说,有感于此,当地大力塑造邻里文化,坚持“邻里共治、邻事共议、邻约共立、邻困共帮”,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乡村社区治理,在共治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治理效率,提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采访进行时,小镇居民刘盈刚刚参加完每周一次的分享会。在这场由聚龙小镇公益社团——家庭教育与邻里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分享会上,具有教育专业背景的邻居通过案例分享,带来了关于“正面管教”的正确打开方式。作为三个孩子妈妈,刘盈求知若渴,感到十分受用。

2012年,四川成都人刘盈和来自福建晋江的丈夫,成为聚龙小镇新居民。几年后,刘盈把年过七旬的父母接来同住。原以为人生地不熟,难以融入新环境,但一家人很快就在小镇感受到了久违的邻里亲情,并在公共事务参与中找到了自身价值。

刘盈加入家庭教育与邻里文化研究会,在经验分享与知识输出中,与家长们共同成长;身为母亲的万琼则成为环保宣导中队队长,每天带着队员监督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编写朗朗上口的环保歌谣……

在聚龙小镇,不同的居民群体发挥各自所长,通过组建各类平台贡献自己的“邻聚力”——

2016年,定居在聚龙小镇的复退、转业军人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每周组织园区安全巡查,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分享,传播弘扬军旅文化;2019年,居住在小镇的医务人员组建健康服务志愿队,在小镇内进行科学健康知识讲座,开展爱心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就连小朋友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平台——小小志愿者们通过红领巾服务队,走出课堂,用“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的方式,用文明向善的言行举止感染身边的居民……

“我们始终以‘远亲不如近邻’理念塑造邻里亲情,因地制宜打造了‘没有陌生,亲如一家’的‘近邻党建’品牌。”卢贤彪说,目前聚龙小镇志愿服务大队,已囊括了爱心义工中队、文明督导中队、爱心顺风车中队、老兵服务中队、环保宣导中队、健康服务中队、红领巾中队、聚龙小镇艺术团等志愿服务团体,小镇居民还自发成立了20多个工艺社群。通过这些自治社群,小镇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以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以‘邻聚力’撬动善治乡村,持续提升小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记者感言>>>

乡村治理,群众应当是主角。但长期以来,乡村治理面临着村民主体缺位、群众参与不足、基层创造性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在聚龙小镇,记者看到了善治乡村的创新解法。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实施党建民心工程,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共同富裕,全面深化近邻党建,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聚龙小镇在构建“没有陌生,亲如一家”居民情感纽带基础上,引导大家参与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