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实现绿色转型,“清新”名片更靓

2022-01-26 08:19: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张颖过去一年,“清新福建”更靓丽,城乡建设更有品质。如何在新的一年继续深化生态省建设,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现绿色转型,打造美丽福建,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生态福建,万物和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突出综合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系统推进闽江、九龙江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海域海岸带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批重大工程。

“我省应加快建设‘山’‘水’‘田’生态保护区,完善保护制度,深入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省政协常委、福州市副市长林治良建议,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供给,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水平。为破解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的问题,他建议,金融机构可推出引领市场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排污权、碳资产、林权等的贷款融资,以及环保贷、绿创贷、蓝色债券等金融特色产品,为绿色主体或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唤起更多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助力生态修复;还可成立并增加生物多样性资金,调动各方资本、资源,推动科学与技术、资金与平台链接。

低碳社区建设已于2021年纳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深化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也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提速低碳社区建设,省政协常委、民进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林全金经过调研后建议,我省可结合《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福建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以及城市更新试点、老旧城区改造提升等工作,将“双碳”目标和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和片区规划。

他认为,应融合绿色社区与低碳社区创建,制定、实施全省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方案,明确不同阶段绿色低碳社区建设目标和路径;加快落实《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按先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后住宅,先增量后存量的顺序,有序推进建筑节能;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提升固废回收利用率;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家园”主题活动,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突出绿色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电化学、氢能等新型储能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聚焦“双碳”、绿色发展的内容,让发展新能源、助力降碳减排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我省作为石化大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在氢能的开发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稳定、优质的氢气资源。省政协常委、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陈晓波建议,我省应加快编制氢能源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主管部门,加快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氢能扶持优惠政策落地,打造制氢、运氢、储氢、加氢全产业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氢能产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引进氢能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氢能产业发展。

提升碳汇能力,力争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走前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厦门市委会副主委吴崇伯提出,我省应提高海洋碳汇能力,占领蓝色碳汇制高点。他建议,应加强海洋碳汇资源的调查,摸清海洋碳汇家底,加强碳汇资源管理;整合各类涉海科研平台,加强科研投入,并定期举办高规格的海洋碳汇国际论坛,增加“蓝碳”国际话语权;加强近海碳汇生态营造,鼓励支持我省沿海地区发展海带、紫菜、牡蛎等具有固碳能力的海洋生物养殖产业,建设以固碳减排、绿色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海洋牧场,扩大海洋碳汇总量。此外,他建议我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国家海洋负排放示范基地”落户我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立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努力使我省抢先一步制定并拥有海洋碳汇交易标准,为我国抢占“蓝碳”国际标准制高点作贡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