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六省党报联合报道 | 牢记总书记嘱托 乡村振兴绘新卷

2022-03-05 08:17:2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先后赴贵州、福建、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考察调研,问农民收成、看农村变化、谋农业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领航掌舵。

牢记殷殷嘱托,砥砺奋进前行。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福建日报、贵州日报、河南日报、河北日报、陕西日报、大众日报等六家省级党报开展联动报道,深入采访当地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村党支部书记,在田野阡陌间记录村庄变化、倾听百姓心声,切身感受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展现乡村振兴新画卷。

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忠代表: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

image.png

林华忠(左二)在组织渔排清理工作。 受访者提供

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习近平

2月2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忠走家串户,收集乡亲们的建议意见。

不远处传来海浪声声,红砖绿树交相辉映,现代化渔港展露新颜。从一个“报纸订不起、电话装不起、煤油灯点不起”的落后渔村,到如今“看山上郁郁葱葱、看路上新楼别墅、看海上生机勃勃、看人面喜气洋洋”的美丽渔村,澳角如何华丽转身?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在村里任职16年的林华忠道出了澳角村乡村振兴的密码。

澳角村共有903户4130人,村民世世代代以耕海牧渔为生。为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2006年,当地开启了一场“木改钢”现代渔业转型之路:耕耘中远洋捕捞,使海洋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2016年,林华忠带领村“两委”班子,动员所有渔船配套大型冰柜,发展冷链仓储,借力电商直播等平台,让海产品“游”上互联网,远销海内外。

澳角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南北两个月牙形海湾绵延几十里,龙、虎、狮、象四座小岛屿镇守东南栩栩如生。“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却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林华忠说。

发展乡村旅游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澳角村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渔港商业区、妈祖文化公园、幸福公园等旅游配套项目,目前拥有渔家民宿40多家,配套游艇10多艘,游客可体验从捕捞、海钓到加工烹煮的全过程。

2021年,历时5个月,村“两委”动员村民完成对长期闲置的渔民网具、建筑垃圾的清理工作,推动全村网线下地或重新梳理加固,并建成渔家文化服务中心广场、步行街等项目,环境改善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年游客量达8万人次。2021年,全村电商与旅游产业营业额突破4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10万元。

当前,东山县正规划澳角村全方位提升工程。展望这片蓝色海湾,带领全村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林华忠信心满满。

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联村党委副书记、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代表:

抱团发展振兴乡村

image.png

周绍军(左)在大屯茶园指导农户科学管理。(贵州日报资料图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勇军

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

——习近平

2月26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联村党委副书记、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一边忙着参加全国两会事宜,一边着手梳理一份关于大屯村与江苏新坝镇支部联建的合作方案。

漫步大屯村茶园,春日的惠风正在催生茶树吐出“黄金芽”。从过去零星种植的600多亩老茶园,发展到如今的23000亩茶园,大屯村在产业兴旺上描绘出了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嘱托,化为强劲动力。2016年,周绍军自筹资金260万元,在村里组建了“村社一体”的大屯兆豊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以茶园及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规范管护,茶园效益进一步提高,群众脱贫步伐加快。

2018年,周绍军与其他7个小村共同成立了联村党委,把7个村234名党员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以大村联小村、强村联弱村、富村联穷村模式互相帮扶,共同为当地的茶产业出谋划策。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周绍军说,茶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发挥村“两委”一班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选配班子时,大屯村把是否能发动种茶、带动种茶作为“两委”班子人员选配条件。他自己带头学种茶、学加工茶、学品茶、学卖茶,并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要成为发展茶产业的多面手。

目前,大屯村的茶叶已进入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外市场,还远销德国、日本等国家。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

2022年,周绍军又有了新想法:把联村党委模式“联”到省外去。他认为,抱团发展是乡村振兴的良策之一,要把握好东西协作的大好机会,实施好支部联建、党员联战、群众联亲,把产业市场化,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代表:

越干越有奔头越干越有劲儿

image.png

裴春亮(右)和村民聊天。 裴龙德 摄

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代娟 通讯员 原志强

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习近平

连续几天的晴暖春日,让中原大地更加生机勃勃。位于豫北太行山脚下的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乡村振兴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已经有好几家企业跟咱洽谈合作。趁天好,工期可要往前赶啊。”工地上,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叮嘱项目负责人牛志刚。

眼前这个规划占地2000亩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将打造从育苗、种植、采收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红薯产业链”。

村里的电商产业园里,村民杨海珍和同事忙着给前一天的近千个酸辣粉和小面订单打包。今年前两个月,他们所在的这家公司的电商订单已经超过8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村口的服装产业园里,高端定制服饰企业禾合服饰正在赶制一批西装和羊绒大衣。企业负责人张伟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还打造个性化校服加工品牌,目前具备年产10万套产能,已收到10余所中小学的近万套校服订单。

裴寨村内,屋顶光伏项目正在整村推进。建成后,每年可发电350多万千瓦时,仅这一项就能给村集体增加将近200万元经济收入。

产业越来越多,这个小山村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流。“乡村振兴不是蹲墙根儿晒太阳等出来、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裴春亮说,“我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如今在裴寨,人有活儿干,活儿有人干,我们是越干越有奔头,越干越有劲儿!”

裴春亮回村担任村干部17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他个人出资3000万元挖平荒山建设裴寨新村,让乡亲们全部免费住进新楼房。同时,他带领村民架桥修路、打井引水、创办企业,将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建设成为如今产业发展完善、村庄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安逸的“全国文明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当前,裴寨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量身定制”了10项目标任务,涉及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裴寨乡村振兴产业园、200亩的裴寨智慧农业示范园等。

河北省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代表:

“特色产业+”探索乡村致富新路

image.png

陈春芳(左一)到车谷砣村新民居了解村民意见建议。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 摄

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习近平

2月24日,车子碾着未化的积雪,沿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太行山深处缓缓前行。一条山路的尽头,就是灵寿县车谷砣村。两排簇新的白色小楼跃然眼前,远望群山如黛,四顾风景如画。

走进屋内,窗明几净亮堂堂,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腌肉面,71岁的村民李学亮脸上笑意满满:“谁能想到,俺老汉也能住上电梯小洋房,供暖、医保不用掏钱,过年还发米面油,好咧很!”

眼前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几年前还是人均收入不到800元的国家级贫困村。山乡巨变,变从何来?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阜平,发出脱贫攻坚的号令。习习春风拂太行,激发了贫困山区乡亲们的精气神。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车谷砣阔步走上脱贫攻坚的大道。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搂不住话匣,“我们种过菊花,开不了花;种过寿桃,卖不出去。后来改种野生猕猴桃,一下子火了,去年,每斤卖10元,在地头就被抢购一空”。

为啥这么火?几经探索,陈春芳悟出其中道理:“甜度高、口感好,只有我们车谷砣有。”

“亩产5000斤,纯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陈春芳盘算着,今年再扩大规模,在沟域打造2000亩的猕猴桃产业带。

一年来,车谷砣村认准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兴起——

靠千年古茶树历史文化,嫁接培育200棵茶树苗,筹建古茶文化园;

充分利用野生中草药材资源,与中医院合作,建设高标准医养结合院;

对村民旧宅进行整体设计,修建具有太行山特色的民宿;

……

去年,车谷砣村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

“一个村富不算富,整个沟域富了才叫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最近,陈春芳又忙活着联合沟域其他4个村,按照一沟一产业、一村一特色思路,打造“中国·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带”。

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代表:

让年轻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image.png

宁启水(右)在群众家中走访调研。(陕西日报资料图片)

陕西日报记者 秦骥

重要的是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习近平

春回大地,气温渐暖,正是茶树生长的黄金时期。2月21日,在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镇的黄花岭有机茶园里,全国人大代表、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在查看今年茶叶的长势。“主要是查看目前茶园发展规模情况,了解一下村民的需求。”宁启水说。

安家门村山大沟深,有396户,1328人。2019年村里有贫困户116户460人,贫困发生率为3%。

脱贫攻坚以来,安家门村紧跟时代步伐,争做“排头兵”。村民收入不断增加,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不到3000元增长到2021年的9754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万元。

“近几年,大部分乡亲从山上搬下去了。我们利用山上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让搬下去的群众每年都有分红。”宁启水说。

2021年以来,安家门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重要位置,根据村里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劳务三大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安家门村实现了全村脱贫出列目标后,宁启水也主动卸下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请求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说:“我们积极选拔年轻人才担任村‘两委’负责人,同时申请上级部门下派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驻村帮扶。这样既可以给农村年轻党员提供更多在家乡干事创业的机会,让年轻党员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能为村里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对于村里2022年的发展,宁启水有自己的期待: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具有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为群众打造绿色生态美好家园。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代表:

让返乡青年回得来留得下发展好

image.png

图为:耿遵珠(左)在蔬菜大棚与菜农交流。赵玉国 摄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

2月25日清晨,一辆辆大货车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出发,满载着新鲜蔬菜驶向北京、河北、天津等地。

近年来,有着“鲁西小寿光”之称的耿店村,一座座高标准大棚陆续建成,100多名“棚二代”返乡创业。“为了让返乡青年回得来、留得下、发展好,我们从提升‘家业’、扩大产业入手,让家底更实、产业更旺。”全国人大代表、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说。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点赞耿店村“棚二代”回乡创业。这一直鼓舞着耿遵珠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给蔬菜大棚插上科技翅膀,是耿遵珠近年来投入心血最多的事情。去年,蔬菜大棚智能化程度更高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智能温控、无土栽培等技术有了新突破。生态有机、无公害品牌不断发展,辣椒、黄瓜、西红柿、芸豆、茄子等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截至2021年底,全村大棚数量已超700个,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6万元。

把青年留在乡村,更重要的是产业振兴、发展的机会。离村子不远的“棚二代”创业园,正在建设标准化蔬菜加工车间,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净菜可达3万余吨,有效延长蔬菜产业链条。“我们将继续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技能培训,让青年一代在家乡找到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耿遵珠说。

“去年,我们与周边10个村联合组建成了耿店新村。”担任新村党委书记的耿遵珠,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我们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成立耿店新村联合社,带动共同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