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念响“观鸟经” 守护“蓝天精灵”
2022-03-29 08:06: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守护“蓝天精灵” 东南网3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黄海 刘建波)今年3月25日至31日是福建第40届爱鸟周,今年的主题是“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丽家园”。 福建山多、林多、湿地多,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途。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与持续改善的环境,不断刷新福建鸟类分布纪录。许多难得一见的濒危鸟种都能在福建山水间觅得踪迹,众多南来北往的候鸟将这里作为首选驿站,甚至变身留鸟,在此间安家定居,繁衍生息。 与此同时,福建念响“观鸟经”,发展生态产业,在与蓝天精灵和谐共处中,绿里淘“金”。 “千年鸟道”任鸟飞 “熊猫鸟”回归了。 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帅凌鹰一行,在明溪县胡坊镇肖家山村野外考察时,用镜头捕捉到了一对白腿小隼的身影。根据其身上的繁殖羽判断,它们正值繁殖期。 “羽毛黑白相间,脸庞肥嘟嘟,神似大熊猫,被称为‘熊猫鸟’。”明溪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肖书平说,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腿小隼的繁殖一直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2020年5月,肖家山首次发现5只白腿小隼小群体,改写了其只在江西婺源繁殖的纪录。但去年5月后,白腿小隼便难觅踪影。为此,当地制定保护措施,营造优良栖息环境,吸引“熊猫鸟”回归。 明溪是众多观鸟爱好者心中的胜地。中国境内三大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贯穿全境100公里,由此诞生了“千年鸟道”。全县已探明野生鸟类306种,占全省60%以上。每逢迁徙盛期,万鸟齐飞,蔚为壮观。 但在以往,“千年鸟道”一度鸟尸遍野。在明溪县夏阳乡,“鸟仔”曾是乡民热衷的野味。家家户户将野鸟晒制成干,熏烤储存,沿街贩卖。 肖书平说,每逢迁徙季节,数十万只鸫鸟在此歇息补给,村民举村倾巢而出,插上竹竿,张起大网,布下套扣,撒上诱饵,只待飞鸟自投罗网。 生态意识的觉醒,改变了蓝天精灵们的境遇。 发布“鸟类禁捕令”“护鸟令”,划定鸟类栖息地,启动生态环境巡回审判,异地公审,从严从重宣判捕猎行为,规划建设鸣溪省级湿地公园,实施沙溪流域明溪段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保护与修复工程、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明溪段“千年鸟道”示范工程等生态项目……2017年开始,一系列爱鸟护鸟措施在明溪落地,鸟类栖息环境持续向好,“千年鸟道”自此任鸟飞。 明溪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在福建最主要的越冬地和繁殖地之一。每年秋天,上千只鸳鸯自北国而来,次年2月底飞离。肖书平发现,得益于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部分鸳鸯已从候鸟变为留鸟,终年留居明溪,在天然树洞或石壁缝隙间筑巢,繁衍后代。同样从冬候鸟变为留鸟的还有彩鹬。明溪彩鹬声名远播,在业内有“不闻明溪,只知彩鹬”之说。2017年5月,来自北京的“鸟友”在明溪拍摄到一公三雏彩鹬觅食的珍贵画面,由此改写了彩鹬在南方地区是冬候鸟的纪录。 “我们建立了省级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与濒危物种拯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中心主任刘伯锋说,全省现已记录到鸟类近600种,我国自然分布的鸟类中超过40%可在福建野外观测到。 一以贯之的生态定力,让闽山闽水成为蓝天精灵们自由飞翔的福地:闽江河口湿地是全球难得的可以同时观赏到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3种珍稀鸟类之地;武夷山国家公园历来是观鸟爱好者的向往之地,在这里可观测到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黄眉林雀等390多种鸟类…… 念响“观鸟经” 真正让明溪乡民心甘情愿放下鸟枪、卸下鸟网的,是兴起中的观鸟经济。 福州人杨金曾是养鸟爱好者,在BBS时代喜欢与“鸟友”在线交流“鸟经”。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观鸟爱好者这一群体,并受到启发。“与其把鸟儿关在金丝笼里,不如在大自然中欣赏它们。”2003年,杨金开启了自己的观鸟生涯。 很快,他就迎来了令“鸟友”们称羡的“高光时刻”。2004年2月,一只因天气异常迷失在长乐梅花镇滩涂上的白领翡翠,进入杨金的镜头。像这样“迷路”的野鸟,被称为迷鸟。白领翡翠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等地区,在国内被记录到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是白领翡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福建观鸟爱好者的视野。 久而久之,杨金的身边汇聚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鸟友”。2004年,他发起成立福建省观鸟协会。几年间,会员们的足迹遍及福建山山水水。 明溪便是他们最常踏足的观鸟目的地之一。但那时,当地基础配套差,旅游接待能力弱。“我们经常借宿在老乡家,或者在闲置村小学的操场上搭帐篷露宿。”杨金依然记得彼时风餐露宿的观鸟体验。 村民很快就嗅到了商机。他们自发地搭建观鸟点、开办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供应土特产,为观鸟爱好者解决了后顾之忧。 “顶着犯罪坐牢风险,一只鸟最多卖20元。你带一个人来看鸟,一个观鸟的座位100元,吃饭100元,住宿100元,一个人少说待一周以上,临走还要买点伴手礼。”村民心中自有一杆秤。慢慢地,捕鸟的少了,投身观鸟旅游的多了。村民联合入股成立观鸟旅游合作社,返乡乡贤组建专业观鸟旅游公司,为“鸟友”们提供向导服务的“鸟导”应运而生,明溪的观鸟旅游逐渐形成了吃、住、行、玩、观、拍一条龙服务体系。 有意发展生态产业的明溪,也开始将观鸟旅游纳入产业规划。近年来,当地将观鸟旅游融入森林康养产业,编制全县观鸟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东西南北中五大观鸟基地,建成5条观鸟旅游科教线路、13个标准观鸟监测站和2座观鸟科教育塔。在高峰的年份,全县接待观鸟游客达3万人次,实现近亿元收入。 不仅仅是明溪,在福建,户外观鸟渐成风尚。观鸟旅游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逐渐成为福建旅游版图中的特色产品。 罗源县正以爆款鸟种——卷羽鹈鹕为切入点,发力观鸟旅游。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每年从蒙古国飞抵我国南方越冬,其在东亚的种群数量已不足200只。2016年,观鸟爱好者第一次在罗源湾拍摄到卷羽鹈鹕的身影。此后,当地观测到的卷羽鹈鹕数量逐年增加,最多的年份达到65只。罗源湾由此成为卷羽鹈鹕在我国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我们一方面定期开展清网和巡查行动,严厉打击有损鸟类的行为,为卷羽鹈鹕营造优质的栖息环境;另一方面计划建造游禽停歇台及植物浮岛,供鸟类休憩和觅食,将观鸟经济融入全域旅游版图。”罗源县林业局资源站站长邱守滚说,眼下,罗源正计划打造“中国卷羽鹈鹕之乡”,为观鸟旅游生态旅游增添一块金字招牌。 探索做大观鸟文章 近日,福建观鸟协会开始线上招募第24期观鸟培训班学员。在为期5周的课程中,观鸟新手们将解锁望远镜的正确打开方法,深入绿野开展户外观鸟实践。 福建观鸟协会的最初定位是兴趣社群,会员结伴出行,共同探寻野生鸟类的奥秘。如今,他们将触角伸向了自然教育、鸟类生态科研、鸟类栖息地保护、候鸟保护国际合作等领域。每年举办8到10期的观鸟培训班,正是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 “观鸟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户外运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同时也是前景广阔的生态产业,能够有效带动乡村发展,助力农民增收。”杨金说,在中国,观鸟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走出小众圈子,依然需要不断开展生态教育。 为此,去年5月,省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以“相约最绿福建,探寻飞羽精灵”为主题的观鸟挑战赛。3月25日,福建省第40届爱鸟周宣传活动线上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公布了赛果。来自全省的142位观鸟者提供1866份观鸟记录,共记录到483种鸟类。 肖书平则认为,要做大观鸟文章,首先要立足生态优势,不断丰富鸟类资源。 “对于留鸟,应该保证其栖息地不被破坏,稳定其食物来源,提高其出现频率和活动时间;对于候鸟、旅鸟(指的是迁徙过境而不作停留的鸟类),应该分析其迁徙特征,总结其生活规律,延长其驻留时间;对于迷鸟,应该加强研究,掌握其食物来源及生活特征,在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地予以开发利用。”他建议,实施引鸟工程,通过改善鸟类栖息和生态环境,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食物,吸引更多鸟类,让更多鸟种“候鸟变留鸟、留鸟常年有”。 肖书平以鸻鹬等海洋性候鸟为例:“由于对星座位置判断失误而迷失方向,它们可能会在明溪做短暂停留,等到新一轮气流到来再继续迁徙。”他说,可探索利用资源优势,吸引它们再次到来,打造“山区观海鸟”的卖点。 此外,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与养老、文旅、康养等业态有效融合,通过观鸟活动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打造商业闭环,也是观鸟旅游做大做强做优的关键。肖书平主张,建立一套智能化观鸟导引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反馈各个鸟点的鸟种、鸟量、人流量等信息,以便观鸟者合理安排出行。 培育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尤其是职业化“鸟导”同样重要。 “‘鸟导’既要具备普通导游的职业能力,还应当熟悉当地鸟况、自然环境、观鸟路线,深谙不同鸟类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杨金说,目前,“鸟导”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应当加强培训力度,设立从业门槛与执业规范。 杨金还提醒,发展观鸟旅游产业,应当重视生态伦理,开展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充分评估鸟点等硬件建设、观鸟行为等对生态环境与鸟类生存的影响,避免“亲生态”变为“反生态”。 记者手记 解锁更多“绿色密码”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大难点,在于业态单一。观鸟旅游则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拓展了新的想象力。 观鸟旅游是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观鸟实际上是与自然亲密互动的过程,其间可以探寻不同物种的奥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唤起内心深处对自然环境的关切,并转化为环保实践。 观鸟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大分支,是一条涉及户外装备、导览服务、食宿、交通、伴手礼消费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在带动消费、增加就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潜力不可小觑。在乡村旅游相对同质化的当下,发展具有显著地域特色且体验性极强的观鸟旅游,能够有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 自然禀赋,生态优势,为我省发展观鸟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目前,观鸟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做大“鸟”文章,首先要培育市场,壮大消费群体,让观鸟爱好首先“破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理念的更新、环保意识的觉醒。其次,软硬件配套设施要跟上,不断提高人们观鸟体验。最后,生态与产业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和谐互馈的关系,要充分评估观鸟互动、基础建设等对生态环境与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合理规划观鸟旅游的路线,牢牢守住生态旅游红线与底线。 我们期待解锁更多“绿色密码”,在生态产业化过程中,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