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跨越山海的文化志愿服务路

2022-08-05 08:38: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庄严

  文化志愿者在开展唐卡漆画培训。(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8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刘凯羚)不久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公布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其中,福建省艺术馆文化志愿服务队入选“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之列。

该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4年2月,最初主要是为福州周边缺乏艺术教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艺术教育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服务队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越来越多,艺术教育课程从农村学校学生延伸至社区居民、“高墙”服刑人员,志愿服务也更紧密地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走出一条以农民漆画、唐卡漆画为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之路。

全国“最佳”的背后,是怎样的志愿服务探索?近日,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启航

时间回溯到18年前。

2004年初,省艺术馆派出团队赴农村开展文化调研。在闽侯县白沙镇大目溪小学,团队发现,学生们主课的教科书都翻旧了,艺术类的课本却是崭新的。

“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都较为落后,只能保证主课的师资,艺术类的课程实在没有条件开设。其实,孩子们都梦想着可以同市区的孩子们接受一样的教育。”当时的校长跟省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道。

省艺术馆工作人员当即决定给孩子们上一堂美术欣赏课。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至今仍记得,当时授课结束后,孩子们站在教室门口久久不愿离开,一直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回去后,参加调研的工作人员发现衣兜里有孩子们悄悄塞进去的青橄榄。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意识到,迫切需要弥补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短板。”陈秀梅介绍,为此,省艺术馆决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农村学校义务提供艺术教育志愿服务,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

省艺术馆拥有一批专业艺术人才,涵盖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非遗等领域,他们组成了最初的志愿服务团队。但志愿服务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

“我第一次到南屿双龙小学教授书法课,就遇到了困难。这里没有书法课本,更没有固定的书法教室。授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将毛笔拿到离教室很远的卫生间去清洗,墨汁经常洒得走廊上到处都是。我感觉是自己的书法教学让学校的卫生受到影响,很不好意思。”一位参与志愿服务的书法老师回忆道。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将志愿服务坚持了下来。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省艺术馆发动市区学生向山区小朋友捐赠舞蹈鞋,参与教学的老师们也会携带教具去上课。同时,大家还根据授课需要,自己编印志愿服务教材。

“在城区,上舞蹈班的孩子很多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一双舞鞋不喜欢就扔掉了。听了山区孩子的情况,他们深受感触,纷纷捐出自己的舞鞋。”参与志愿服务的舞蹈老师詹红丹说,“我们不仅仅是志愿服务,更要以美育人,让孩子们向美而行。”

志愿者们每周都会到大目溪小学教授舞蹈、写作、绘画、音乐等课程。此外,省艺术馆还筹资为大目溪小学修建了专业的舞蹈教室,给孩子们带去台灯、水彩笔、艺术书籍等。如今,大目溪小学的软硬件已有了很大改善。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还资助了一批有艺术潜力的困难学生,林诗慧就是受惠者之一。

林诗慧来自闽北山区,后考上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却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学业。2012年,经当地文化馆推荐、省艺术馆老师面试选拔,获得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资助,林诗慧再也不用为学费、住宿费等担忧。后来,她又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舞蹈专业,去年毕业,如今已成为漳州一所职专的舞蹈教师。

“志愿服务帮助孩子们成长,这些孩子长大后又帮助更多人,艺术服务乡村的意义得以延续。”陈秀梅说。

复兴

漳平市农民漆画院,位于漳平市体育中心文化专营区内,面积约400平方米,有专门的创作空间和展示空间。其中,展示空间陈列了该画院35名画师创作的农民漆画作品。

在参观者的赞叹声中,院长吴玉环讲起了漳平市农民漆画院从无到有的故事——

漳平新桥镇农民画有着辉煌的历史,当地早在1989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然而,后来,农民画逐渐遭遇创作形式、题材同质化,创作群体老龄化等问题。农民画家也曾主动求变,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途径。

201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漳平新桥农民画受邀在福州三坊七巷展出。吴玉环参加了此次展览,并参观了省艺术馆创作部主任江书荣的工作室。看到工作室陈列的一幅幅漆画作品,吴玉环为大漆本身的温润质感所震撼:“这种温润是有别于单薄的皮相美的艺术塑造,是对‘韵致’审美标准的追求。”

江书荣是我省著名漆画家,其创作的漆画作品《金秋里来赛高跷》在全国体育美展中获奖,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他长期在基层文化馆开展美术专业实践工作,一直关注农民画、漆画的创作。他意识到,民间艺术的造型、服饰是漆画所擅长表现的。在与吴玉环及更多漳平农民画家的交流中,他萌生了串联农民画与漆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设想。

为了复兴农民画,2016年,省艺术馆文化志愿服务队启动农民漆画创新工程,通过导师带班,引导农民画创作群体把农民画与漆画艺术进行融合。

“在2020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带去8幅农民漆画作品,第一天就全部售卖了,还收到很多现场观众的预购单,他们非常喜欢农民漆画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吴玉环告诉记者,“民间民俗艺术在变与通中找到了活态传承与发展之道。”

截至目前,“农民漆画创新工程”已举办了6期培训班,共有200多名农民画家参加。这些学员来自全国26个农民画乡,创作了400多件农民漆画。在此基础上,中国农民漆画展于2019年顺利开展,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如今,在省艺术馆展厅二楼,展出着不少农民漆画。“这是新疆喀什学员米娜瓦尔 木台力甫创作的《刀郎女子乐队》,用笔设色拙朴而自然,极具民族风情;这是浙江舟山学员蒋朦炜创作的《鱼汛》,用漆画的材质表现烟雨江南的婉约风情和悠远意境;这是陕西户县学员陶春燕创作的《乡情系列》,曾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是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掰玉米、割小麦、备喜宴等农民生活的优秀作品……”江书荣介绍,“这是我们的固定陈列展,希望借此向公众展示农民漆画志愿服务项目的成果。”

牵手

2018年,19岁的仁青郎加从西藏昌都来到厦门,参加了省艺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漆画高级研修班,他是研修班里唯一的唐卡画师。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艺术馆培训部主任张薇联系了我,给我发了一些农民漆画的作品图片。我看后非常喜欢,觉得作品很有生命力。但我当时担心的是,唐卡绘画风格比较细腻,不知道与大漆这种淳厚的材质是否会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带着这份疑虑,仁青郎加参加了培训班。其间,他创作了唐卡漆画作品《指小路尊者》。

“在创作《指小路尊者》的过程中,我完全没有了最开始的困惑。大漆、螺钿、蛋壳等各种材料运用到画作后,我都非常喜欢。堆漆、磨漆带来的不同颜色呈现方式,让我着迷。”仁青郎加说。

唐卡和漆画的牵手,源于2018年一位省领导在省非遗博览苑的调研。该领导在参观了农民漆画创新实践的成果后,提出将农民漆画的精准艺术扶贫模式推广到西藏,将漆画与唐卡进行融合的设想。

2019年7月,作为文旅部春雨工程的一个项目,闽藏唐卡漆画培训班开班,开启了两个千年古老艺术相互碰撞融合的新篇章。

“结合农民漆画培训班的成功经验,我们以文化志愿服务队为实施主体,以藏族地区唐卡画师为培训对象,通过漆艺导师和文化志愿者带班培训模式,帮助学员完成从唐卡艺术到漆画艺术的创作转换。”省艺术馆理论调研部主任、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唐顺枝介绍道。

赴昌都参加志愿服务,给省艺术馆工作人员马灵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第一期唐卡漆画培训班在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举办,马灵是为学员提供后勤服务的班主任。小镇上只有一条主街,她每日在这条街上往返数次,购买纸张、水、食物等培训班所需物资。半个月后,街上的当地人都会友善地跟这位福建姑娘打招呼。而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也赢得了学员的尊重。

“我希望有机会可以回到昌都,将志愿服务的初衷继续坚持下去。”马灵向记者说道,“艺术的融合,最终是人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同年,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按照中组部开展“小组团”援藏工作的要求,同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艺术馆和昌都市文化局组建唐卡漆画文化产业小组团,统筹多种资源,迈出了唐卡漆画产业化探索实践的第一步。

截至目前,闽昌唐卡漆画培训项目共举办了8期,培养了唐卡漆画复合型人才150名,他们共创作相关作品300多幅。

2020年,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圆满收官;2021年,省艺术馆开展“艺术普及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全省文化馆志愿者继续深入基层,采取教育教学和文化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做法继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如今,农民漆画、唐卡漆画在产业化道路上越走越快。省艺术馆同农民画家、唐卡画师们签订IP版权协议,推动文创公司购买作品版权,并开发相关的附带产品,将绘画作品融入手机壳、马克杯等产品中,为农民漆画和唐卡漆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启示

“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甘满堂认为,省艺术馆文化志愿服务队的实践,较好地诠释了志愿服务如何做到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

“当前,中国社会志愿服务正深入推进,开始改变运动化开展方式,越来越强调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以确保志愿服务能为服务对象带来积极的改善。”甘满堂说。

组织化,体现在省艺术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精心组织一支由专业干部担任主干的志愿服务队,走出城市,走进山区,参与艺术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有组织的专业队伍,才确保了志愿服务的高效。

专业化,体现在文化志愿服务队利用自身艺术人才多的优势,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如农村小学艺术支教项目、传统村落文旅开发项目、农民漆画和唐卡漆画项目等。其中,农民漆画和唐卡漆画是其为乡村定制打造的文创致富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可靠的增收渠道。

常态化,体现在乡村振兴需要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文化志愿服务需要长期坚持。文化志愿服务队从2004年启航,一直坚持到现在,已有18年之久。他们每年都会组织多批次的文艺界专家担任志愿者,下乡教学,赋能乡村文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对于志愿服务如何成为长效机制,从而进行推广等问题,甘满堂认为,这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长期性的志愿服务需要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必要的激励不可或缺”。

“由于志愿服务属于公益服务,一般不向服务对象收费,其经费来源有的通过发起单位来解决,也有的通过第三方资助来解决。”他指出,省艺术馆文化志愿服务队除组织本单位文艺界专家志愿参与服务之外,还积极对接省内外慈善机构,争取经费资助,以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运营,这也是该志愿服务队取得成功、成为全国“最佳”的关键因素。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