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臣贬汀州
2022-11-01 08:25:5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朱维幹在《福建史稿》载:“福建在唐初,还没有完全开发,到处有野兽出没。”祝穆的《方舆胜览》说:“(汀州)造治之初,凡砍大树千余。”汀州山高人稀树密,通往中原的便捷通道,要徒步到清流,乘船过九龙滩,沿沙溪河从南平上岸,翻过武夷山,走出福建。水陆难行,远离长安,于是汀州就成了唐朝廷被贬大臣的一个去处。 公元805年,王叔文等人提出加强中央权力、整治税收的改革,“永贞革新”不到一年就全盘失败,参与革新的韩晔、柳宗元等10位大臣被贬谪到外地任司马,韩晔一干就是10年,元和十年即815年被诏至京师后又贬为汀州刺史。 随后,柳宗元也贬去柳州。韩晔与柳宗元同朝为官,也是共同进退、同悲共喜的老朋友,如今是同病相怜的难友。都说相似的经历更容易使人心灵相通,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感慨万千,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池,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首长诗,情景交融,凄楚动人,也让人愤懑唏嘘。身处汀州的韩晔面对人烟稀少、峰峦叠嶂、矮墙茅舍,勾起他无尽的悲伤和思念。 公元821年,韩晔离开汀州转至永州任刺史。这一年,乐府诗人元自虚贬汀州刺史。好友、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写下一首《送汀州源使君》的诗:“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从诗中看到当年的汀州只见鸭子少见人,凄凉和寂寞,诗人真无奈。 长庆二年(822年),唐朝廷发生牛(僧儒)李(德裕)朋党争斗,翰林学士、著名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蒋防身陷其中,受到牵连,被贬为汀州刺史。他在汀州的时间很短,不久又贬到更远的广东连州当刺史。 韩晔、元自虚、蒋防三位是大臣中的文豪,他们忍受精神的创伤,在汀州传播文化、教书育人,从此书声琅琅。 公元827年,曾任左、右补阙的张又新贬汀州刺史。张又新可谓连中“三元”,即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是解元、会元、状元。在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仅17人,张又新便是其中之一。他言辞尖锐,被当朝称为“鹰犬”人物。他在汀州任职时间最长,走出了治所,多次来到南边同睦坑。每次到这里,同睦坑家家户户煮上茶水招待张大人。但是,让他失望的是,泉水潺潺茶难喝。他看到田园地头茶树多,便告诫农户“茶树上山,茶有香”。几年后,他再次到同睦坑看到茶树满山,成了“新山”。“新山”的名字留传至今。也许,他那篇传世之作《煎茶水记》与在同睦坑喝茶有关? 公元842年,牛僧孺贬汀州刺史。牛僧孺的地位最为显赫,一生历经八朝皇帝,担任过两朝宰相,不料刚到汀州又贬广东循州(惠州市东)员外长史。尽管他在汀州的时间短暂,但他带来的“人道”主张,却让汀州民心安定了许多。 公元871年,御史中丞孙瑝因御医医治不力受牵连,贬汀州刺史。他数月卧床不起,不久魂归长安,从此结束了唐朝大臣贬汀州的历史。 66年中,唐朝6位大臣贬汀州。来到汀州的大臣忍着积郁和愁思,把治理大唐的办法融入在汀州的开发中,同时让国人了解汀州。正是他们的影响和播下的种子,让汀州打牢了基础,唐代便走出了土生土长的钟全慕、钟翱两位汀州刺史。从唐朝到清代,汀州涌现近百名像黎士宏一样的杰出人才。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