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晋江内坑61岁林文广:手工筑灶台 重启柴火味

2022-11-29 09:50:18 来源:晋江经济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林文广正在观察柴火灶中的火势。

林文广用心地做好每一个细节。

16日,晋江安海梧山中心幼儿园的景观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施工中,教学楼后侧的“农家小院”景观区中,一个闽南特色传统柴火灶已基本完工,建造这个柴火灶的师傅正做着收尾工作。这个充满记忆的传统红砖木柴灶在崭新的校园里显得特别醒目,吸引了教学楼里的孩子们探头张望,好奇地询问这是什么。诚然,别说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柴火灶。在多数“90后”“00后”的印象中,灶一般是指比较现代化的煤气灶、燃气灶、电磁炉等,烧柴火的红砖土灶应该算是“古董”了吧。

建筑这个“古董”的师傅正是61岁的林文广,30多年前,他曾是安海、内坑一带出了名的筑灶师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现代灶具逐渐取代了传统柴火灶,他曾经一度以为再也不会用到的筑灶手艺,因为一个电话而重拾。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老筑灶师傅的故事,去看看那个伴随一代又一代人的柴火灶是如何诞生的。

30年后再筑柴火灶

生火起灶,炊烟袅袅,走进“灶脚”(闽南语“厨房”之意),闻到饭菜香,心就安定了,这是30年前,每个闽南人回家最温暖的瞬间了吧。“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这“七件事”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柴”了,可见柴这种燃料,在过去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但现代社会,随着各式燃具的诞生,土灶渐渐无人使用,在现代都市里更是难得一见。

林文广从来没有想过,已经近30年没有筑灶的自己有一天会再去筑灶。“当年做柴火灶出名了,四里八乡到处筑火灶,那时交通不方便,有一些人还专门骑好几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叫。”林文广说,闽南风俗里有“七月不动灶”的说法,但当时,他的活连农历七月都没停过。“谁能想到后来大家都用煤气灶了,再也没人用柴火灶了。”没有柴火灶做后,林文广做过水泥窗、古建筑修复,再后来办工厂、做生意。因为身体不适,2015年,他放下了工厂和生意,在家休养。两年后,身体渐渐恢复,闲不住的他,一心想着原来做古建的老手艺。现在,林文广专门从事手工砌金炉,从出了名的筑灶师傅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手工金炉师傅。

“那天接到电话,以为又是来定做金炉的,没想到是做柴火灶。”林文广说,一开始自己是拒绝的,但听说是给幼儿园筑灶,便欣然应允了。“幼儿园想在园里建造一个‘农家小院’,还原闽南人传统的生活场景,也让孩子们了解过去的生活,不忘传统。”陈松年是负责幼儿园景观工程建设的,园方的这个想法让他很是认同,但是,传统柴火灶已多年未见,还有人会做吗?经过多方打听,陈松年辗转找到了林文广,两个人一拍即合。经过材料准备、现场勘查,筑灶就开始了,短短四天时间,一口充满闽南传统风情的红砖柴火灶就在现代化的校园里诞生了。

古色古香 复原传统生活场景

眼前的这个闽南特色传统柴火灶,有着两个灶口,灶台旁还做了洗菜台和切菜台,虽然还在施工中,但仍掩盖不了古色古香的模样。“林师傅很严谨,用什么砖,灶台怎么设计,每个细节都很仔细。而且灶台的每一处都保留了闽南传统的习惯,你看这里是放火柴用的,这里以前是冬天专门用来孵小鸡的,这里可以放柴火,也可以放一些杂物。”陈松年看着已具规模的红砖柴火灶很高兴,“他现在不是在砌灶台,而是在做艺术品。”

“我已经有20多年没做柴火灶了,好在手艺没有丢。”对于这个难得再做的柴火灶,从砖的选择到烟囱,林文广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

过去,在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很重视厨房里的灶,在筑灶前准备好材料,并择一个好日子,然后再请一位技术过硬的筑灶师傅前来筑灶。

“以前我做最多的是三角灶,灶台筑成三角形的,紧靠墙角,不占地方,又充分利用空间。要筑成四角形的,就占厨房空间。”林文广说,筑灶有很多讲究。闽南的灶体主要由有花纹的红砖砌成,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灶台的搭配则更加丰富,彩色图案的白底瓷砖搭上红砖,很是出彩。在百姓家中,灶台通常设有三个大小不同的灶口,两个小的稍向外凸出,三个灶口相互独立,下方有各自的火灰洞。较简单的则只有两个灶口,整体造型简洁又具实用性。“无论是三眼灶还是两眼灶,灶眼都是相互独立并且设有各自的灶口。灶的方向很重要,最好的是坐东望西,其次是坐北望南。”林文广说,灶的灶口方位一般要避开风口,使柴火得到充分燃烧。除了灶位,筑一口灶需要注意的环节还很多,比如灶的高度是有讲究的,灶底与锅底的距离也有讲究,如果过高,烧柴的时候,火会从烟囱跑掉,如果过低,里面拥挤,柴烧的速度慢。灶的里面,还需要设计一个回烟,里面高一点,烟才会被吸走,从烟囱排出去。

林文广特意带了一袋松针柴火来试火,只见他在灶眼里塞入松针,轻轻划动火柴,灶膛里顷刻间便燃起了熊熊烈火。随着火苗的跳动,高高的烟囱排出了一阵烟,柴火燃烧特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仿佛儿时在“灶脚”里,奶奶烧火做饭的场景。

是记忆 更是传承

这柴火灶的氤氲烟火,便是过去闽南人“家”的味道。“在幼儿园里建设一个‘农家小院’农家乐,既有种植区又有烹饪区,很难得。种菜、采摘、清洗、烹饪的过程都有了,而且用的烹饪灶台是传统柴火灶,让小朋友们体验到了传统闽南生活。”安海镇梧山小学校董会董事长、澳门安海同乡会会长苏建华长期以来十分关注梧山中心幼儿园建设,不仅带头捐款筹措建设资金,还于项目建设期间经常到场指导和督查工程质量。“这个柴火灶是我们小时候的回忆,现在的孩子都没见过这种传统的柴火灶,幼儿园能把这个柴火灶在校园复刻,很用心,既是记忆,更是传承。等柴火灶筑好了,我们来烤地瓜。”苏建华高兴地说道。

看到筑好的柴火灶,高兴的不仅仅是幼儿园的相关人员,林文广更是开心。这些年,林文广主要从事手工金炉的制作。无论是金炉,还是柴火灶,现在会手工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做这种手工建筑的活很辛苦,年轻人并不愿意做。”林文广说,他有个徒弟已经73岁了,是去年才学的手工建筑手艺,“当时想说他年纪那么大了会不会不合适,可是他想学,也想做,那为什么不教他呢。如果有人想学做柴火灶或者金炉,不管几岁,我都无条件地教。”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