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稻花鱼养殖户熊建军:科技支撑 稻香鱼肥
2023-01-09 15:46: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张立庆东南网1月9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们对未来生活更有盼头了,省两会的召开,福建一定又会做出新的部署,相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定会更加强烈。”日前,光泽县止马镇仁厚村村民熊建军对省两会的召开充满了期待。 生态稻花鱼捕捉现场 省农科院供图 熊建军告诉记者,前不久,经专家测产验收,村里的生态稻鱼示范片实现亩产优质稻882斤、鲜鱼88斤。熊建军说,在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引进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培育优质稻福香占、野香优676、宜优嘉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培育的鲤鱼新品种福瑞鲤2号,推广水稻害虫行为烦扰器、性诱捕装置和太阳能杀虫灯,释放害虫天敌,田埂种植波斯菊等蜜源植物,创造害虫天敌栖息环境,结合冬种紫云英、油菜,施用生物有机肥,实现了生态稻渔产业绿色生产。 “这些原生态的稻花鱼市面价格每斤30元,以鱼粪等腐殖质为养料种植的稻米也颇受欢迎,每斤能卖到8元左右。”熊建军说,在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这批稻米和鱼的收益比原先增长了近20%。有了科技帮扶做后盾,他所在的光泽县联农合作社正计划将稻鱼共生模式的经营面积扩展至1000亩。 “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本是农民很好的增收路子,但一度无法突破销售半径短、经营规模小等问题。”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献光告诉记者,是科技力量使稻鱼共生发生了根本转变。 近年来,光泽县以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契机,结合省农业科学院在光泽实施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措施,组织五级农业机构的70多位科技特派员常年下沉一线,破解了绿色种养、农业物联网、产销信息对接、乡土人才培养等产业链关键难题。 光泽县联农合作社理事长周建仁说,稻花鱼车载物联网应用,增强我们了开拓市场信心,近三年来,全县每亩稻鱼收益5500多元,是单纯种植水稻收益的2倍多,带动全县7个村的粮农实现增收,亩均增收1000元。 据悉,在省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当地建成了一套田间数据、农业物流的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具备网络认养功能,消费者只需互联网上动动手指,便能预约到丰收时节的鱼和米,并实时溯源信息。据了解,该数字赋能模式已被科技部农村中心列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正向闽浙赣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光泽县生态稻渔入选全省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和省农村实用人才典型案例,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中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示范单位,合作社所在的仁厚村成为福建省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专业村、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