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八闽文脉·品福 | 漳州年俗:贺“新正” 寄福望

2023-01-24 10:18:12 作者: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漳州人把春节叫做“新正”。新正乃岁首,万物更新,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在多姿多彩的年节背后,蕴涵着古往今来人们的信念与祈望。

岁月变迁,许多传统已被人们淡忘。史海钩沉,为的是提醒我们,生于兹长于兹,勿忘来时的路。

唐代,辞岁之俗随着中原移民南传。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教民祭蜡》诗,描述的正是乡中父老在官员的带领下,于腊月治酒设馔、载歌载舞敬谢神灵社稷,祈望赐福禳灾的盛况。

玉垒陈酽酪,金盌荐芳饎。

父老吹龙笛,官僚仗虎墀。

山川出云雨,神祇回耀辉。

舞蹈幽明洽,趋跄礼度微。

祈禳称世世,民社两无违。

——唐·陈元光《教民祭蜡》

腊月祭起源于周代,汉朝改称“祭腊”。腊祭行于农历十二月初八,后世以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这是“腊八粥”的由来。

在此后千百年的演化中,漳州各地的辞岁活动很多仍重现着当年的情状,为年节增添了不少浓厚的气氛。

image.png

漳州木板年画人物造型丰满,其中,武门神带有些许唐代武士造像的风格,而服饰方面则是受到民间戏曲中武将造型的影响。武门神大多贴于临街大门或宅院大门。(来源:《木板年画》)

贺新正

初一:

大年初一子时,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把炮扔出门口,然后打开大门,称为“开正”。

凌晨起床之后第一件事是打开大门,并且把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放在门边上。一般是先放一串小鞭炮,也就是“百子炮”。再放大爆竹,叫“开门财”。“开财门”鞭炮越响越好,如遇哑炮,要马上说“闷声发财”,立即补放一个。

大年初一燃放鞭炮纸屑不能扫出去,要堆起来,第二天再扫出去。

image.png

红糖线面(资料图片)

初一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还要吃干饭,一般不煮新的饭而吃除夕特意多焖的饭,寓意年年有余。

佐以“长年菜”(以整株菠菜、韭菜、芥菜等做成),长年菜是将芥菜叶剥下,不得用刀切断,在水中烫熟后拌料吃,寓意长寿。

饭后老少着新衣走家串户,亲友互相拜年,互道“恭喜发财”。

亲友上门拜年时,主人用红枣、蜜金枣、桂圆干或冰糖、冬瓜糖等煮成甜茶招待,并以蜜饯、糖果、红枣等,外加瓜子、红柑用以敬客。

至亲好友上门拜年,要以红枣甜茶招待客人,客人告辞时双方常以红包馈送对方的孩童。

“开正”凡事皆求好兆头,因此民间在初一这一天有不少忌讳:不能扫地倒垃圾、粪便,取肥水不外流之意;不能破土挑水,不能喝米汤、用针线、打赤脚,不能动刀杀牲畜,若贸然操刀,这一年牲畜养不好;最忌讳的是打破饭碗,因旧时饭碗代表谋生之职业,倘若不小心打破了,要赶紧说一声“破碗大赚,破钵大发”以作禳解。

初二:

当天也要早起,做新年的第一次牙祭(“头牙”),以菜、饭、牲醴祭祖。

自明代允许庶民建祠堂,当日通常还会举行族祭,家中长辈到祠堂祭祀宗族祖先的同时,族人间亦借此机会互拜。

与不少地方一样,漳州大年初二为“女婿节”,女婿携同妻室子女带熟猪脚和年糕等礼品到岳家向岳父母拜年,岳父母宴请女婿及女儿。宴后夫妻应当在落日前回家,不得留宿岳父母家。

初三:

“赤狗日”,亲眷前来吊慰当年新丧之家,称为“消新愁”。

因此,大年初三一般不互相串门,故可以睡饱觉。

这一天又是“送穷鬼日”,人们把屋内污秽杂物打扫干净,送到田野上焚烧,点香为供叩头作揖,连说“穷鬼去,福星来”。

初三晚上还要迎接灶神。在漳州民间信俗中,灶神于初三日深夜自天上回归本宅。

漳州城区旧时初四凌晨要燃放三响炮,然后开启井盖汲水。

初四:

“神落天”,民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祈神迎福活动。

纳余庆

正月初五,旧称为“隔开”“假开”,今称“开假”。

民众各项活动照常进行,市面恢复买卖,开门做生意时要燃放鞭炮,并在门前张贴上书“大吉利市”“开张大吉”等的红纸。

大年初五又属“破五”之日,年节的禁忌可以解除。比如,按风俗,从初一早起,对孩子不许打骂,但是到了初五,小孩再调皮可就要受皮肉之苦了。

正月初六,“初六舀饭”,又可以煮稀饭吃。而市郊群众多于这一天进城逛游春场(旧称逛公爷街,是传统游春活动)。

正月初七,为“人日节”,据说人日节若天气晴好则兆平安,若天阴则兆瘟疫。这一天又为“七煞”之日,诸事不宜,尤忌远行。

旧时漳厦有用五谷和蔬菜做成“七样羹”“七宝汤”之俗。一般有萝卜、大葱、芹菜、厚合、春菜、韭菜、菠菜等,寓意清清白白、聪明勤劳、内外和合、钱财有剩、寿命久长、飞黄腾达……

初八,为“谷日”,是日晴兆谷物丰收,阴兆谷物荒歉。因接下来两天要礼天敬地,外出的人会在初八赶回家团聚,谓之“完全”。

image.png

正月初九天宝玉尊宫“拜天公”(游斐渊 摄)

初九、初十,为“天公生”(玉皇大帝生日)和“土地公生”(土地神生日)。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对天地敬畏有加。民间分别膜拜天公,敬土地公,祈求保佑新年风调雨顺、家运荣昌。

image.png

长泰初九拜天公(李晋泰 摄)

食福

正月十一,俗称“食福”。各家各户准备丰盛晚餐,俗谚称“有吃有福”。

席上必吃韭菜和豆腐,俗谓“韭菜春,豆腐有”。

“食福”的习俗源于漳州龙文区檀林村,陈元光裔孙陈仲于南宋年间(1155年)在此开基。

村容古朴美丽,村里有一座小山丘名为“福山”,高仅几十米,山上植满果树,在山脚靠近池塘的位置有一片2亩许的空地,它就是闽南农历正月十一“食福”习俗的起源地。

传说初唐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的部队在柳营江打了大胜仗后,于正月十一与其母魏妈率领的援军会合,当地百姓以猪羊慰劳唐军,军民便杀猪宰羊献祭天公。

祀后,陈政命手下战士根据民众户数,将肉切分成若干等分,给百姓回家享用,又下令在煮食猪肉时加入盐巴,以保存得久一些。

民众吃得欢天喜地,都说:“托了唐军的福才有‘福肉’吃”。从此,人们把这座“食福”小山头称为“福山”,每年正月十一都在山上分“福肉”吃“福”,直到现在。这就是“食福”的起源。

随着陈氏族人向外播迁,“吃福”的习俗也由这里流传至闽南和台湾。

image.png

正月十二南靖山城“龙艺闹春”(简喜梅 摄)

元宵

元宵是春节活动的尾声,又是传统的上元节,漳州人称之为“正月半”,民俗活动特别多,也特别热闹、隆重。

漳州城区和沿海县份皆吃牡蛎拌薯粉煮的线面,俗谓“蚝仔面线兜,好人来相交”,祈望新年能交好运,有贵人相助。

旧俗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民间都有组织闹元宵灯会。

灯会期间各地都有猜灯谜的旧俗,还有舞狮、舞凉伞、走旱船、踩高跷、放焰火及其他民间文艺活动。

群众的狂欢游乐持续到深夜,当子女的则迟睡以祈父母长寿。

现在闹元宵活动由政府组织,除文艺表演和群众游艺之外,还辟有专门场地供各单位展示花灯。花灯制作精美,电子声光,多彩多姿,争奇斗胜,为往昔的纸灯所望尘莫及。

上一年新婚或添男丁的家庭,元宵夜要出资在祖祠里办酒宴请客并雇请戏班搭台演戏,称为“丁桌”“丁戏”。

俗话说“正月半(指元宵节)没过,无心做空揆(闽南话干活或工作之意)”

实际上,闽南漳州、泉州、厦门的春节习俗都基本相似,并在明清时期随着闽南垦民传入台湾,成为今天台湾的春节习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