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屏山时评 | 期盼八闽大地遍植“风水林”

2023-03-21 09:39:07 作者:金文钦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又到了植树季节,我省乡村应不失时机遍植“风水林”。如果每个乡村都种上一片“风水林”,若干年后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造福于民。

种植“风水林”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古代先民早就意识到林木植被有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把保护森林环境看作是“吉”的表现,把破坏森林资源看作是“凶”的行为,把“土高水深,郁草林茂”的环境视为理想的风水宝地。因此,对村镇的选址,注重“藏风”“得水”的功用,选择风、水结合并富有生气之地;特别重视对挡风聚气、藏水聚水的环境选择,追求林木茂密、山清水秀的居住环境。我国南方目前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大多伴有一片古木参天的“风水林”。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有着明代初年营造的106亩“风水林”,生长着1300多棵稀有原始楠木,平均树龄300余年,这是我国华东地区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楠木林。

一说到“风水林”,有人心里就打鼓,以为这是封建迷信的行为。殊不知,森林孕育了人类,人类最早就是“择木而栖”。当人类走出丛林,仍留有森林情结,注重村落的良好环境,村庄选址一般都会在有天然林的地方,或在村庄后山种上一片人工林,以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我国民间把“风水林”比喻为村庄的衣服,认为村庄也需要以衣蔽体,才能显得体面,使之成为绿色屏障,还能庇护村庄的安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浅显地说明了“风水林”存在的合理性,把“风水林”视为封建迷信行为,纯属认识上的误区。

“风水林”也是“防护林”。森林资源保护得好,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旱涝灾害必然减少。那些发生山体崩塌的地方,往往是山上地表大面积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回顾以往,一些地方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实行掠夺性经营,使得森林资源锐减,连“风水林”也难逃厄运,结果暴雨袭来,山洪泛滥,山体滑坡,冲毁房屋,危及人畜,令人触目惊心。美丽乡村首先应是环境美,如果森林消失了,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哪有美丽可言?

“风水林”不仅具有生态、景观和经济等自然价值,还具有审美、文物和旅游等社会价值。古往今来,诗人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之美,都离不开青山绿水。写山水以寄情,赏山水诗以品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江山美如画,处处绿葱葱”“山青水碧,绿树成荫”……绿色植物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奇异遐想,莽莽森林会给人们带来心旷神怡的心境,都是一种自然美的享受。那些至今存留下来的“风水林”,不仅有着几百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还有着丰富的森林植被,不乏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都是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乡村种植“风水林”,则是这种优良传统和淳朴民风的生动体现。但愿我省乡村遍植“风水林”,让绿满八闽,为生态省建设增添光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