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共创美好生活

2023-03-25 08:52:39 作者:潘园园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从就业、教育、医疗,到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文化惠民,面对老百姓急难愁盼,如何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24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稳经济,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增进民生福祉专场,邀请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旅厅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稳定就业局势

扩大社保覆盖

就业乃民生之本,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冷暖。

2022年以来,针对就业压力凸显,我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因时因势实施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基层、直惠企业,全年兑现稳就业奖补25.2亿元,惠及企业37.2万家、职工596.8万人,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97万人,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跨省招工、包机包车接人返岗、专场招聘密集上线……今年以来,我省组织开展稳工招工抢开局“八闽春暖”活动,多措并举留工、招工、引工。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童长峰介绍,一方面,我省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稳工稳产促就业七条措施,鼓励各类用工主体共同招工引工,并给予劳动者新增岗位补贴。截至2月底,各项稳就业政策支出6.11亿元,惠及企业8.8万家、职工132.27万人。另一方面,我省组织专项招工引工,春节前后,先后赴贵州、云南、四川、河南等劳务输出省份开展省际劳务对接。截至农历二月初四,全省共包机包列包车338趟,输送1.55万人,全省企业员工总体返岗率达到99.50%,高于去年同期。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截至2023年2月,我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297.65万人、746.82万人、1010.96万人。

去年以来,我省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持续提高,超全国平均水平。阶段性社保费缓缴9.45亿元,惠及企业1.7万家。同时,我省大力推广应用社会保障“一卡通”,社会保障卡持卡4304万人,领用电子社保卡2513万人,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值,待遇资格领取实现“静默认证”。

均衡配置资源

升级公共服务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如何推动全省医疗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高辉介绍,省政府成立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省,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技术提升及医疗管理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经积极争取,全省先后共3批7家医院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4个项目列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转外就医患者数同比减少33%。

教育牵动着家家户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绚介绍,2023年,我省学前教育突出“优质普惠”、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突出“优质多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我省计划改造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公办幼儿园150所,推动缓解“大班额”问题。推进乡村学前教育办学点标准化建设,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幼儿园。计划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5万个,推进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创建,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如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用“诗和远方”连接美好生活?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透露,2023年,我省将部署打造更高水平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水平,努力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年我省将支持建设一批“清新书苑”“城市书房”等高品质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在省级已支持建设29个的基础上,省级继续支持建设14个。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场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在2022年福州、厦门60家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新增41家,共有101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覆盖9个设区市。

攻坚污染防治

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

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美丽家园?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魏良栋介绍,去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围绕“解难题、办实事、纾民困”,坚持改善民生,深入治污;坚持以人为本,真督实改;坚持为民解忧,严格执法;坚持惠民利民,办好实事。

通过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我省12条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8.7%,九市一区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8%,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5.8%,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居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国家考核连续三年优秀。

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饮用水源、臭气扰民、黑臭水体等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省领导亲自包案负责,并纳入各地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实打实推进整改。截至目前,两轮中央督察整改任务绝大部分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同时,我省坚持自我加压、刀刃向内,对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完成第二轮省级督察全覆盖。

针对损害群众权益、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我省重拳出击。去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833起,办理《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624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9起。

福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曾长期饱受海漂垃圾的困扰。省委、省政府将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海漂垃圾综合治理上,投入2.66亿元,清理垃圾12.14万吨,让群众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投入3亿元,完成374个村庄污水治理,累计消除52条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让群众享受和美乡村、美丽田园。

“2023年,我们将持续开展‘清水蓝天’专项行动,零容忍、出重拳打击群众关心关切的噪声废气扰民、养殖污染等环境违法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魏良栋表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