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山海人家·共同富裕的故事|古田繁“荣”,新银耳产量高,朵朵“银花”富万家

2023-07-14 15:31: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叶伏国 周涛




“这批本草银耳已进入最后的生长阶段,不来看一眼心里不踏实。”6月21日清晨,天刚微亮,姚俊荣麻利地起身出门,驱车来到离古田县吉巷乡前垅村20公里外、海拔1100米的本草银耳栽培基地,察看银耳长势情况。

姚俊荣在菇棚内察看银耳长势情况 受访者供图

端起一根根菌棒,确认没有杂菌感染后,姚俊荣又走向另一座菇棚。每天到菇棚察看银耳生长情况,已成为姚俊荣这些年的习惯。

走进宁德古田县城乡,沿路可见一排排整齐的银耳菇棚藏在绿山腰间。今年61岁的姚俊荣出生在“银耳世家”,父亲是“银耳之父”姚淑先,受其影响,姚俊荣从小就与银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姚淑先是一位家喻户晓的银耳专家。老先生用了9年时间,100多次的试验,于1976年发明了银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让银耳单产提高了20倍,生产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就天天围着他的那些试验瓶转。”姚俊荣说,看着一根根菌棒上慢慢长出白色“银花”,十分神奇。

1976年,姚俊荣14岁。出于对银耳的好奇,姚俊荣在自家闲置的房屋内种下了第一批银耳,一边跟着父亲潜心学习,一边在实践中摸索门道。

“银耳对温度、湿度、氧气等要求较为苛刻,要时时观察变化,并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掌握通风时间及喷水时间。”经过40多天的辛苦照料,那年,姚俊荣种植的银耳长势喜人,总产量达30多公斤(干耳),每公斤卖到了146元的高价。

随着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姚俊荣逐渐扩大种植规模。一家人通过种植银耳年收入翻番,还盖起了一栋小楼房。

姚俊荣向菇农传授银耳栽培技术 受访者供图

看着姚俊荣种植银耳挣到钱,村里不少村民动了心,许多人主动向他请教栽培技术。

王锦光和张培岩是姚俊荣的同学,听说姚俊荣种银耳赚到了钱,就来“取经”。“这批银耳种下去成本多少?”“只要40多天就能长这么好?”“培养基材料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的椴木栽培模式步骤复杂且成品率较低,没有收益保障。 我们通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种出来的银耳,不仅朵大,产量更是传统方法的20倍,生产周期还缩短了150天。”面对提问,姚俊荣一一耐心回答。

“栽培银耳就像照顾小婴儿,活儿专业得很,需要系统学习实践后才能胜任。”姚俊荣说,从选育菌种,到培养基的研制,从菇棚的搭建,到种植管理,到最后采收、烘干,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

在姚俊荣的指导下,王锦光和张培岩以及身边的许多人纷纷加入代料栽培银耳的队伍。姚俊荣和父亲还将银耳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向社会推广,使得银耳年产量大幅增长,开创了中国规模化种植银耳的时代,帮助千家万户通过“银花”走上了致富路。

这之后,姚俊荣依旧跟着父亲一门心思研究银耳种植、菌种培育、培养基配料。在生产过程中,他边学习、边探索,反复思考琢磨怎么样才能比别人栽培的银耳品质更好,产量更高,这一头“撞”进去就是40多年。

工人为清洗后的银耳去蒂 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姚俊荣一边在家乡种植银耳,一边跟着父亲南下深圳从事银耳的出口生意,凭借高品质的银耳,姚俊荣一家人把古田银耳生意做到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 

银耳的品质,是由培养基的品质决定的。由于代料栽培银耳的培养基只局限于棉籽壳和麦麸,其营养和药用价值远不如野生采集和原木栽培的银耳。为提高银耳品质,父子俩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潜心研究栽培技术。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如果利用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作为栽培银耳的原料,是否能长出更为优质的银耳?2003年开始,姚俊荣和父亲便开始研究用中草药种银耳。但哪些中草药混合到一起,可以让银耳不但能生长、品质还更好?这又是一个难题。

说干就干,在试验种植阶段资金跟不上,姚俊荣和父亲就变卖家产,深圳的房子、浙江的工厂,凡是能卖的都卖了,以此来支撑研发。

在漫长而枯燥的试验过程中,姚俊荣配合父亲一同配比了200多种本草,改良配方上千个。最终在2008年,姚俊荣和父亲姚淑先用莲子、山药、百合等十几种材料成功研制出了本草银耳培养基,于2016年成功培育出新一代银耳珍品——本草银耳。

工人筛捡烘干后的银耳 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2019年,姚俊荣和父亲姚淑先带着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投资兴办食用菌加工企业——福建姚淑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选定在吉巷乡薛后村、兰溪村和大桥镇珍山村、潮洋村等高山村庄大面积栽培本草银耳。

作为本草银耳栽培技术的传承人,姚俊荣担任企业技术总监,主要负责本草银耳菌种、培养基的研发与探索,以及栽培过程的所有技术指导。

姚俊荣和父亲姚淑先在菇棚内察看银耳长势情况 受访者供图

“本草银耳上市后,广受消费者青睐。”姚俊荣说,目前,他们栽培的本草银耳已形成了由肾耳、莲耳、翅耳、姚氏、山湖、环山绿等8个品种构成的本草银耳系列。“这一系列本草银耳均具有蒂头小、胶质多、颜色洁白、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强的优点,市场价格约是普通银耳的10倍。”

“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领大家一起富才是富。”为了确保农户在生产中承担的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姚俊荣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了当地数百名村民就业,极大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姚俊荣说,农户与公司签订委托栽培合同后,只需提供自身合适的菇房,便可从公司免费领出已经制作好的栽培筒进行出菇管理,收成时公司将回收所有的银耳鲜品,农户不需要承担任何失败风险。只需从事栽培、管理、采收等生产时间长、劳动力密集的环节,待银耳采摘后可获得相应租金和劳务报酬。

今年57岁的前垅村村民卓主贤告诉记者,他家有菇房17间,以前自种自卖,一年仅赚点辛苦钱,还要担心银耳生长不好。“菇房租给公司后,每年栽培4批次21万袋银耳,我只要帮忙打理菇房,一年下来收入就达20多万元。”卓主贤笑着说。

如今,在姚俊荣的带动下,吉巷乡、大桥镇等地的银耳生产红红火火。2022年,姚俊荣的银耳栽培基地种植本草银耳200万袋,年产加工银耳200吨,产值达3000多万元。

本草银耳产品 东南网记者叶伏国 摄

“我对古田银耳的未来充满信心。”姚俊荣说,父亲多年来始终专注研究银耳,我们一定要传承好本草银耳栽培技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古田食用菌的产业发展水平。

据统计,2022年古田县各类食用菌总产量91万吨(鲜品),产值62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23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38.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同时,2022年古田银耳以品牌价值89.91亿元跻身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二。

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看古田。目前,古田银耳已形成专业化、基地化、周年化的生产格局,其生产与种植成为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以及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来源。

东南网出品

总策划:曾武华 许上福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

监制:许上福

记者:叶伏国

视频:叶伏国 周涛

责编:林瑶 李雅兰

海报:林睿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