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八闽文脉·创造 | 松溪五福桥:长福卧波筑安澜

2023-08-24 19:35:58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福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古人曾根据所处时代的风尚,将福的重要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称“五福”。

《尚书·洪范》释义: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这可能是“福”文化最早的叙述。

中国古代桥梁受“福”文化影响,不仅大量使用“五福”的标识符号、装饰图案和文化图腾,更有甚者直接以“五福”命名,松溪的五福桥就是其一。

五福桥全貌(吴志伟 摄)

古代松溪人民的建桥智慧

五福桥位于松溪县渭田镇渭田村,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呈南北走向,长108.8米,宽5.6米,是闽北现存最长的木伸臂梁廊屋桥,也是松溪县唯一一座清代木伸臂梁廊桥。

五福桥建造的匠心巧思,无不体现着松溪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福桥(朱建斌 摄)

五福桥桥底的木结构(朱建斌 摄)

桥的两头为牌坊式石拱门,两侧各镶嵌一副对联,门墙配以八仙塑像和花卉砖雕,门顶重檐三层,装饰鱼龙凤鸟,透着浓郁的民俗风情,颇为古朴壮观。

桥名两侧分立着八仙雕塑。(王大伟 摄)

五福桥南门(来源:今日松溪)

桥下四只船形桥墩破水而立,充分利用了分水原理来减少水流的冲击力。桥墩两侧同时“伸臂”,守护这一方山河无恙,守护着人们稳稳的幸福。

桥墩宛如待飞的神鹊(王大伟 摄)

桥墩尖端向上挑出,刻上鸟的头部,使整个桥墩像只神鹊,呼之欲飞。每只神鹊背上各压有一方重石,好像怕它飞走了一样。

桥两侧护遮板及花窗(朱建斌 摄)

桥两侧翼以三层护遮板,设有葫芦、如意、寿桃等寓意“五福”形状的小花窗,通风纳气。桥中间升起飞檐翘角的亭阁,题有“赛濠观”。

赛濠观(朱建斌 摄)

五福桥上廊屋面阔35间,用柱144根,抬梁结构,歇山顶。桥身两侧设有栏杆和大板凳,既可让游人倚栏眺望,一揽风光,又便行人休憩歇肩,一扫劳顿。

桥内廊屋(朱建斌 摄)

五福桥工艺精湛,全桥无一钉一铆衔接,梁木负重压而不倚。桥上廊屋黛瓦披覆,历经风吹雨打数百年。得益于古人修桥铺路、造福桑梓的道德风尚和优良传统,五福桥几经兵燹之祸,仍能重建修复,并愈显沧桑。

正如桥南门上对联“安澜成砥柱,利济胜舟舆”,以及横批“风清坦道”所描绘的意蕴,五福桥安安稳稳横跨在渭田溪上,发挥的作用胜过船和车。它在疏挡洪流、筑起平安的同时,也架起了河两岸人民通往幸福的“风清坦道”。

一桥枕清梦,人间世日长(刘达友 摄)

沉浸式的历史文化长廊

走进五福桥,就像走进五彩纷呈的绘画长廊,在每个亭阁栋梁之间的枋板上,都绘有栩栩如生的画像。

著名画家陈良敏为五福桥绘制了700余幅桥梁画。(朱建斌 摄)

《东周列国》的分分合合,《三国演义》的战火纷争,《水浒传》的江湖好汉,《西游记》的神仙鬼怪,《红楼梦》的世情百态……一幅幅逼真的画作串起了中华文化的长廊,给人以史诗般的启迪和跨越历史时空的感受。

缤纷桥梁画(朱建斌 摄)

桥自古以来便是诗歌和绘画的灵感来源。徜徉在五福桥上,欣赏着取鉴资治、垂训道德的梁枋彩画,不禁为松溪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惊叹。

桥北门也有一幅对联,引自唐杜牧《阿房宫赋》,上联“恍步阿房犹睹何龙波卧”,下联“若登霄汉复逢是鹊桥填”,形象地描绘了此桥架设位置和壮观景象,横批“司马题留”出自成都“驷马桥”的典故,寄意弥深,引人深思。

正可谓,桥上望一路的山水风景,桥边赏一路的人生画卷。

暮色里的五福桥(来源:海峡乡村侨刊乡讯社)

历史与时间的纵深

松溪县境内山峦叠嶂,溪流纵横,风光旖旎。过去,五福桥是松溪东三里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透过桥面上被磨损得凹凸不平的砖块石条,仍可依稀领略到当年桥上车水马龙、商旅不绝的盛况。

日夜潺潺流淌的渭田溪赋予了当地民众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也陶冶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养成了敬畏天地、顺应四时的自觉。

桥上点点灯火,照亮宁静的乡舍。(朱建斌 摄)

五福桥作为当地民众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是物理上的通达幸福之路,也是连接天地与人的一处通道。

五福桥,承载着童年时的印记、少年时的梦想、成年后的思念。(朱建斌 摄)

五福桥,托举着一代又一代山里人的重任和希望。(陈建贞 摄)

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抑或风雪夜归人,五福桥都一样敞开它宽广的胸怀,接纳着从这里通过的每一个人。

松溪河沿岸地貌风光(王大伟 摄)

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从桥的这一头望到那一头,层层递进,仿若历史与时间的纵深。

五福桥承载和见证了许多历史的岁月,也见证着新时代生机勃勃的发展与变化。

(本文综合了“福建纪检监察”公众号稿件《当古廊桥遇上了“福”》以及松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范鑫琳稿件《福来福往“五福桥”》。)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