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情倾青山绿海间

2023-10-02 09:29:45 作者:姚雨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0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池亮亮 徐华山)10月1日,秋高气爽,顺昌县国有林场岚下分场,万木葱茏,满目苍翠。

岚下分场有4.8万亩的森林面积,青山环绕间,林场办公楼前的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中秋国庆喜相连,我们在长假前一天组织林场工作人员进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守护好万亩青绿,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岚下分场场长李贵喜说。

绿树红旗辉映下,林场工作不“打烊”,护林巡视不停歇。“进入秋季,森林防火是重中之重。双节假期中,我们每天至少有3名工作人员值守,下辖7个工区每天都有一名护林员巡山。”李贵喜说。

顺昌是我省重点林业县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拥有森林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80.34%,杉木亩均蓄积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有着“中国杉木之乡”的美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林业模式”在顺昌县建西林区试点,一大批林业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来到顺昌,并有不少人在此安家,其中就包括来自山东的李贵喜的父母。

1983年,李贵喜子承父业开始了他的林业职业生涯。李贵喜的父亲李成德是岚下林场的退休老职工,1976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被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李贵喜也被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父子劳模”接续以青春装点林海,为绿色传奇写下生动注脚。

如今,在岚下分场循着蜿蜒小路步入林中,只见杉木参天、闽楠繁盛、杜鹃葱郁,林分层次分明,一片生机盎然。

“2004年,我们林场率先开展集约人工林栽培近自然经营等‘生态试验’,进行不炼山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益尝试。后续又选取百亩杉木林作示范,进行间伐并套种闽楠、红豆杉等珍稀阔叶树种,发展杜鹃、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李贵喜介绍。

改主伐为择伐,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一般用材林为特种乡土珍稀用材林,是顺昌县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一项创举。2014年左右,顺昌的“四改”措施得到省、市主管部门肯定,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

几十年如一日,务林人将绿色情怀种进锦绣山河间。目前,岚下分场已有复层异龄林近6500亩,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8年内,杉木每亩蓄积量的年增长量都在1.3立方米,较好的年份增长量可达1.5立方米。”李贵喜说。

国庆节当天,单光华负责夏墩工区的巡护工作,通过骑摩托车与步行勘探相结合方式,他熟练地穿梭在高山林地中,防范山火、病虫害、幼林地牲畜破坏、盗伐偷猎等。

“原来这里一到汛期就容易滑坡,近几年越来越少了,山涧的水也更清亮了。”单光华说,不仅林场生态可持续性越来越好,通过“森林生态银行”一户一股权,全村入股,全村分红,林农们的日子也蒸蒸日上。

依山而生,伴林而兴。2018年以来,顺昌积极探索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新模式,创新设立“森林生态银行”,并在全国首创“一元碳汇”试点项目,创新打通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整合,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的多方共赢。

截至目前,“一元碳汇”微信平台已有10427人次认购了8064吨碳汇量,资金达80.64万元,27个脱贫村、769户脱贫户从中受益。顺昌县累计导入林业资金9.71亿元,惠及林农8284户,节约融资成本约1800万元。

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眼下,“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已在南平市全面推广,不断让“绿色群山”成为“富民靠山”。2022年,该模式成功入选国家林草局《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三批),全国仅10个。

青山不老,红旗飘扬。从植树造林到林下掘金,从木材销售到碳汇交易,从资源管护到生态旅游……在闽北的青山绿水间,越来越多绿色故事还在不断延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