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艇产业迎来黄金期
2023-10-15 08:14: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王永珍)12日,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开幕。当日,在毗邻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福州首个国际级标准游艇码头——冠城大通游艇码头,一款配备宁德时代电池包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纯电动游艇“冠城大通3号”正式下水,畅游闽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船艇产业发展,把发展船艇产业作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福建船艇产业也迎来黄金期。当前,国内外船艇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如何进一步促进船艇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在13日举行的2023国际船艇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齐聚一堂、深入探讨。 市场方兴未艾 连日来,作为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户外游艇展区,冠城大通广场展示的9个国家23个国际品牌的各式游艇引人注目。 “船艇是一个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涉及船艇的制造、使用、维护、保险等环节,也能拉动度假、旅游等一系列需求。”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在论坛上表示,船艇行业既能推动投资,又能促进消费,还能创造就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目前中国游艇建造企业有120多家,游艇保有量约2.8万艘,游艇旅游产业一年产值约40亿元。而在具有区位优势和动力电池、船舶制造等产业基础优势的福建,共有船艇制造及配套企业300余家,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游艇泊位近1500个。 “全球游艇热还会持续下去。”IBI国际游艇行业杂志中国区代表谭文娟表示,2020年,美国市场游艇新品销售同比增长13%,游艇市场新买家的数量同比增长30%。在高端游艇市场,今年,造船商40尺及以上游艇订单已排到2024年、100尺以上的订单已排到2025年之后。 契合低碳需求 与会嘉宾认为,近年来,船艇电动化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这得益于诸多方面因素的持续推动。 碳中和已成为当下全球社会努力的焦点,对交通运输业低碳转型的需求,就是一大因素。 联河集团副总裁马克·布玛是内河航运方面的资深专家。他表示,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是减少靠泊期间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有效措施,可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为实现碳排放降低的目标,到2030年,欧洲内河船轮约有12.5%的船要用氢能源、12.5%的用非生物再生能源。 “游艇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可持续性。”谭文娟也表示,未来10年,预计将有400多万艘游艇会被电动船艇取代,这将极大促进电动船艇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 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积极引导和支持游艇产业的深入创新,鼓励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新型游艇。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清认为,未来中国游艇产业的优势将体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游艇产业将共享汽车、航空航天的上下游产业链,利用供应链优势,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面对电动船艇巨大的市场需求,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鄂飞坦言“非常兴奋”。2022年11月,宁德时代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扬帆电动船舶新蓝海。“船用电池安全可靠最重要,同时具有持续工作时间长、环境耐受要求高的特点。”鄂飞认为,“市场方兴未艾,电池不可或缺,但高质量发展最重要。” 点亮美好生活 “游艇起源于欧洲,历经三个多世纪的演变,如今已然成为集航海、娱乐、商务、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消费品。”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李明勇介绍,当前国外游艇经济年均规模约500亿美元,全球发达经济体平均每140人拥有一艘游艇。 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艇旅游作为重要的海洋休闲旅游项目,逐渐被大众熟悉和喜爱。 在李明勇看来,我国2022年的人均GDP约为1.27万美元,达到了游艇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但由于游艇文化的缺失,游艇旅游还只是小众消费。要扩大大众化游艇消费,关键还在于游艇文化的培育。 船艇产业智能化,也使得应用前景更广阔。 在本次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一款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福建三维时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太阳能无人艇引人瞩目。“它可用于湖面气象水文探测、台风预测等,并已实现与卫星星地同步观测。”展台工作人员介绍。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率先发展的无人船艇,近年来在中国正不断加速发展。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总师钟宏伟介绍,目前,无人艇在海上环保检测、测量测绘、水文水利、巡逻执法,以及油气资源的勘探等方面均有应用,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无人船艇的细分市场将进一步拓宽。 全球船艇产业的发展趋势,也让福建船艇产业迎来黄金期。与会嘉宾建议,福建要聚焦全产业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福建,集聚更多创新产业资源的要素,完善产品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健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并培育船艇文化,推动船艇消费大众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