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同心村:深挖鲍鱼优势,让养殖和文旅融合发展
2024-01-15 08:06: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连江同心村深挖鲍鱼优势,让养殖和文旅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两翼齐飞” 东南网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叶建隆)春节将至,被誉为“海中珍品”的鲍鱼迎来销售旺季。连江县是我国鲍鱼主产地之一,“全国每三只鲍鱼就有一只来自连江”。连江鲍鱼还获评2023年农业精品培育品牌,为全省渔业类唯一获评品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23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中,连江鲍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成功入选。 鲍鱼养殖,为连江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安凯乡同心村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同心村,超过70%的村民养殖鲍鱼,2022年鲍鱼产值超2亿元。 同心村的鲍鱼还有另一种“养法”——通过文化IP“我要鲍鲍”,同心村积极打造连江鲍鱼“网红第一村”,让养殖和文旅融合发展。在省文旅厅公布的2023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认定名单中,同心村榜上有名。鲍鱼,让同心村实现了产业振兴“两翼齐飞”。 偏远渔村 鲍鱼产量稳增长 同心村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北侧,依山傍海、以海为田。同心村海域面积2250亩,海岸线2200米,海洋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末,同心村在全乡率先引进第一粒鲍鱼苗,经过陆上培育鲍鱼成功后,再到海上试养,从此与鲍鱼养殖结下不解之缘。 敢为人先,是同心村的鲜明底色。“我们探索‘资源变资产资本’模式,将海域使用权收归集体所有,并分包给鲍鱼养殖户。”同心村党支部书记林连忠介绍,村里组建了同心协力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海上筏式养殖体系,即“村统一规划,社专业运作,户分散经营”,帮助养殖户解决困难、规避风险,进而实现稳健增长。 近几年,同心村先后投用7000个环保型塑胶渔排和8万粒塑胶浮球,用来代替泡沫、木头等,减少海漂垃圾,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同心村成为连江县沙沃湾国家级健康鲍鱼养殖示范区的主要承载地,皱纹盘鲍、绿杂鲍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鲍鱼销售越来越旺,同心村唯一一条通村公路逐渐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初,连江县滨海大通道安凯段正式通车,同心村受益极大。“原有的道路仅4.5米宽,又是临崖陡坡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滨海大通道建成后,从安凯乡政府到同心村的车程从25分钟缩短至5分钟,鲍鱼运输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安凯乡党委书记汤国登介绍。 据统计,2021年,同心村鲍鱼产量较上年增长200多吨,产值增加2000多万元,达到1.7亿元。2022年,同心村鲍鱼产量2000多吨,产值超过2亿元。目前,2023年的产值还没有统计出来,但上升势头十分明显。 深挖资源 开创富民新产业 驱车从福州市区出发,经沈海高速抵达浦口下高速,然后驶上滨海大通道。不到20分钟,山海相依的同心村映入眼帘。 “快来,我们在这里合个影!”暖冬时节,迎着海风,来自三明市的林女士和朋友们走进同心村,在同心鲍广场的“我要鲍鲍”地标前拍照打卡。接下来,她们又奔向村里的观景平台、新绘海堤、主题车站、崖壁栈道等景点,在小渔村留下了愉快的回忆。 据介绍,同心鲍广场原来是一个废弃养殖场,当地把地块盘活建起广场。游客最喜爱的“我爱鲍鲍”,是同心村首创的鲍鱼文化IP,包括粉蓝相间的拟人化形象“鲍帅”和“鲍美”, 还推出“我要鲍鲍”抱枕、T恤、帽子等文创产品以及微信表情包等衍生品。 “为连江鲍鱼塑造IP,能更好地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助力同心村打响旅游知名度,融入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走出渔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新路。”汤国登介绍。 广场上,“鲍美家的海时光”咖啡屋成了游客拍照打卡、驻足休息的好去处。这座咖啡屋由同心村新成立的渔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该公司实行股份制管理,其中合作社占70%股份、农户占30%股份,通过把集体利益和农户利益捆绑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 在农户的支持下,如今,同心村的海岸民居被刷上了彩色卡通手绘,沿海山坡上建成了房车露营地,餐厅、民宿等配套设备正逐渐完善。接下来,还将引进茶与酒餐厅、码头夜市、剧本杀、主题民宿、滨海餐吧等休闲旅游业态,形成独具特色的渔村旅游新业态。为了集聚人气,同心村还举办了鲍鱼锅边节,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 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让同心村的鲍鱼产业更有“钱景”。“过去,我们只是养鲍鱼、卖鲍鱼。今后,同心村将深挖鲍鱼优势,擦亮‘旅游村’金字招牌,让渔民也吃上‘旅游饭’。”林连忠充满期待地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