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这项美丽的技艺消失
2024-01-16 09:06: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夏斌霞浦“80后”林丽婵虽是汉族人,但在畲族村落长大的生活经历让她对畲族传统习俗和技艺情有独钟。8年多来,她勤奋学习畲族头饰制作技艺,试水乡村非遗文化产业,让更多人了解畲族非遗文化。谈及初衷和心愿,她说—— 不让这项美丽的技艺消失 林丽婵指导学生制作畲族头饰。 林丽婵制作的民族头饰光彩夺目。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夏斌 文/图)见到林丽婵时,她正在工作室里赶制一件件精美的畲族头饰。铺子里虽然陈设简单,却遮不住这些头饰的光彩,它们款式各异、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畲族特色,让来访的人目不暇接…… 林丽婵的老家在霞浦县水门畲族乡茶岗畲村。从小生活在浓厚的畲族习俗和文化氛围中,让她对畲族传统习俗和技艺“一直有一种说不清的感情”。 2015年,林丽婵开始自学制作畲族头饰。然而,从一个欣赏者变成一名实践者,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从小喜欢,但从未实操过的她,初期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由于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能够查阅到的与畲族头饰有关的资料少之又少,更多时候得靠自己摸索。 天性倔强的林丽婵并不服输。除了多方寻找文字和图片,她更重视上手。偶有拿到的实物饰品,她就多次拆解,再制作安装,反复比对,并在款式、色彩、配件等方面对传统头饰进行改造,尝试融进现代饰品的元素气息。 “有一阵子,我几乎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电脑里那些大海捞针才搜索到的头饰资料、图片,就是我的‘茶饭’。”通过不断的拆与做、大胆试验与推倒重来,林丽婵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术,没多久就能独立制作出一批款式新颖的畲族头饰。而她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得知邻近的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有位畲族头饰制作传承人蓝家凤,她又毅然前去拜师。 在系统学习继承畲族头饰制作技艺后,林丽婵又参加了分别由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举办的非遗研习培训并顺利结业,为她传承这一非遗技艺铺就了功底。 “我认为,制作头饰最需要的是耐心、细心。”林丽婵介绍说,哪怕一件最简单的头饰也要花费几个小时,而复杂的头饰则要制作好几天。有的头饰仅各类各色珠子,就要穿串4000多粒。她感叹,做盘卷头饰是最辛苦的,“长发一不小心被弄乱就很难捋顺,万一整捆发丝打结,头饰就报废了”。 她说,在不同的地域,畲族头饰的制作工艺和款式也有明显区别。例如,浙南一带与闽东就各有特色。头饰的佩戴也讲究场合,女子婚嫁所佩戴的头饰,和平常参加歌会等活动时也不尽相同。 “我是从真心喜欢到动手制作,就是为了传承这项美丽的畲族传统技艺,不让它消失。”林丽婵坦言,“这些年,霞浦县文旅部门都很关心支持我,我也因此有了多次前往厦门等地参加文博会等文化活动的机会,能与许多非遗传承人切磋交流非遗传统工艺。” 技艺日渐见长的她,已着手试水将畲族头饰制作工艺用于发展乡村非遗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头饰制作的初期工序需要一定的人工,我在当地招收了一批女工,请她们帮忙打下手,既加快了每批头饰制作速度,又为当地村民增加一些收入。”林丽婵说。 眼下,林丽婵正积极着手畲族头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工作。与此同时,她还负责管理茶岗村畲族文化中心部分展区、水门中心小学畲族文化非遗工坊,协助学校开设非遗文化课程,让少年儿童了解畲族非遗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