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连接山海 涛声再起

2024-03-13 10:00: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许可欣

image.png

延平区闽江大桥江面上风景怡人。 牛辉 摄

东南网3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林芳 陈娜妍)

核心提示

春节假期刚过,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机械吊臂将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稳稳吊起,精准放置到船舱内……据了解,截至2月底,南平港2024年累计港口吞吐量24454吨,超过一季度预期目标,实现新年“开门红”。

南平港位于闽江上游。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自古以来是福建连接山海的“黄金水道”。然而,闽江的航运发展也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近年来,闽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推进,多地开展协同保护,特别是自2022年12月闽江干流正式恢复500吨级船舶正常通航以来,闽江航运和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黄金水道”焕发了新动能。

江涛起伏,见证沧桑变化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历史上就是连接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舟船云集、百舸争流,沿江地区的木材、茶叶、粮食等物产,经由闽江运往沿海地区,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国。

闽江的航运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位于闽江上游西溪与建溪汇合处的南平港,是闽北、闽西各县水运货物的集散吐纳口及通往福州的门户,也是水陆联运的枢纽。闽江水系赋予地区有利的水运条件,形成了以延平区为枢纽的南平地区港口群。

在唐宋时代,延平港口就已是“舟车辐辏、物阜人彩、省门以北、无以为比”的内陆港埠。

1939年,延平延福门建起简易轮船码头;抗战时期,海运受阻,闽江内河水运日益重要、迅速发展,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大动脉;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员通过闽江“红色地下航线”,将战略物资和情报从福州送到南平的游击队,为解放福建作出重要贡献。

闽江的航运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航务工程部门对延福门客货码头进行了扩建;1956年,西溪右岸、南平火车站下游900米处新建了水南货运码头和货坪,并开辟水南至延福门航道,使这一带成为南平港一个新的中转作业区。

在公路、铁路尚未发达的情况下,闽江水运地位迅速上升,闽江成为城乡物资交流和军需运输的主要通道。

福建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闽北地区山林繁茂,是重要的木材产地,闽江成为闽北地区木材外运的“天然高速路”。

吴禄兴是闽江上的一名老排工,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闽江放排运送木材的经历还是记忆犹新——

当时,他们将砍伐收拾好的木材用竹钉、竹篾捆扎成排筏,再由排夫操驭,从南平顺江而下运至福州,这种独特的“扎排筏运”运输方式非常经济高效。

他们将2000多立方米的木材绑扎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排,宽度达二三十米,长度甚至达上百米。每张排上的放排工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带上干粮米面,江中直接取水,吃住都在排上,工作环境很是艰苦。

后来,受航道条件等因素影响,闽江航运开始衰退。改革开放后,省委、省政府针对闽江航运衰退的情况,对重点航道进行治理,改善部分航运状况,但闽江水上运输仍然发展困难。

“以前,闽江上航行的船舶都比较小,上世纪80年代以木质船为主,90年代出现钢质船,木质船就慢慢退出舞台。以前,船舶吨位只有30~50吨,最大也不会超过100吨。”从事航运工作30余年的福州水口水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友品说,“早期航道还比较畅通的时候,大概80年代,当时从南平运下来的货物,主要包括木头、粮食、毛竹和矿石等;到了90年代后期,大部分都是矿产品。”

闽江上的老船长林增瓯也见证了闽江航运的兴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江上大小船只络绎不绝。但从90年代起,受碍航闸坝、通航条件恶化等因素影响,闽江航运大幅萎缩,江上船只日渐减少,尤其是到福州的船几乎看不到了。

新世纪后,闽江上游来砂量减少,水口坝下河段受采砂等因素影响,河床水位下降严重,水口电站船闸和升船机可通航天数大幅下降,船舶大部分只能区间通航,闽江航运逐渐萎缩。特别在2011年,船闸和升船机通航天数分别仅有47天和46天,过坝货运量仅22.50万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闽江航运开发,2015年5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闽江航运开发的工作任务,明确提出闽江航运发展目标;同年,总投资约27亿元的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2019年3月,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作业区码头工程开工建设;2021年10月,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一线船闸首次试通航……

2022年12月18日,南平港正式开港,迎来新生。当天,随着“武夷2号”新能源集装箱船鸣笛驶离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标志着闽江干流恢复500吨级船舶正常通航,同时开启了我省内河集装箱运输的新时代。

近日,“闽江1号”在历时4个月建造后,顺利抵达南平港交付,待条件具备后即可投入运营,也将成为闽江航运史上运力最大的船舶。

日前,“闽江母亲河·千年航运兴”大武夷系列行动成功举办,闽清、古田、尤溪、延平四地共商闽江保护与开发,开启联合巡护行动新篇章;多个单位启动闽江航运事业发展山海协作,通过多方共建,共同推动闽江航运经济繁荣发展。

闽江作为“黄金水道”,连接山海,涛声再起,并且继续迈向流域生态协同保护、临港产业、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台阶。

生态优先,绘就水美画卷

走出延平站,映入眼帘的就是波光粼粼的闽江水,犹如蓝丝带一般,清晰地倒映着江上的成功大桥和江畔的建筑物。

“近年来,大家一起努力保护闽江生态环境,水更清了,母亲河也拥有了更高的颜值。”延平区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洪璇感慨道。

延平区夏道镇素有闽江源头“第一镇”之称。近日,延平区河长办联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沿着夏道镇徐洋溪,开展了巡河护河行动。

洪璇告诉记者,2023年3月,延平区河长办为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了护河志愿聘书,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在学生放假期间,开展常态化的巡河护河行动。“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岸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了,河道水质也得到大大提升,‘四乱’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近年来,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像接力赛一样,从未停歇:2018年,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2021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出台《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福建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中心主任刘建介绍,通过加强源头管控、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做法,2023年,闽江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100%,较2004年提升17%。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88.1%,较2004年提升38.1%。

“希望接下来在更高的起点上同步推进闽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特别是实现从以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到以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刘建表示。

闽江是福建人民共同的母亲河,守护好这一江清水,是闽江流域各地必须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2023年,南平市以富屯溪流域(光泽县、邵武市、顺昌县、延平区)和建溪流域(武夷山市、建阳区、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延平区)为单元,建立两个跨区域跨流域协作区,联合开展巡河护河行动。

闽江水口库区位于闽江干流中段,是重要的水源地、闽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移民区;库区涉及区域广,水口水库坝址控制闽江流域面积的86%。因此,库区的水生态治理,对闽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6月,闽江水口库区涉及区域延平、闽清、古田、尤溪四地的检察机关,共同签订《关于建立闽江环水口库区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共筑闽江流域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屏障。

近日,四地合作又进入新的里程碑:延平、闽清、古田、尤溪四地发布闽江保护与开发联合宣言,开展四县区联合巡护行动。

“当前,要持续关注闽江水口库区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的诸多挑战。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方面,突出抓好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等;在水环境治理修复方面,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做好养殖网箱综合整治、开拓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新路、持续开展库区水葫芦及垃圾清理行动等。”针对水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阮伏水表示,今后应继续做好这些工作。

产业兴起,释放强劲潜能

2022年12月,闽江干流的复航,打开了闽北地区的出海门户,也打开了闽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新路。自2023年2月实现集装箱班轮航线常态化运营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南平港已累计开航236航次,往来运送标准箱3906个,港口累计吞吐量71826吨。

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文介绍,南平港开港一年多以来,港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2023年5月,启动千吨级船队建造工作,一期投资建造了5艘千吨级货船;7月,铁路专用线堆场完成建设,具备铁水联运条件;12月,部分港后仓库完成建设,仓储周转能力得到提升……有力促进了闽江航运加快振兴,也将进一步服务临港产业发展。

据悉,在南平港运力保持增长的同时,港区配套设施——南平港智能云仓一期、大洲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已建设完成,以南平港为核心的“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我们还自建千吨运输船队,自备了超级正面吊、物流周转箱等服务设备。”肖文说。

除了港区项目建设,园区把握闽江复航机遇,先后出资组建围绕临港开发建设的市场化经营公司,搭建起以物流业务为核心的南平临港国资综合业务体系。

福建易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由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组建的国资物流公司。闽江复航后,在各方的支持下,易鹿供应链公司先后打通南平港“北粮南运”“南竹北运”等水运物流通道,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易鹿供应链公司总经理金忠表示,近期建设项目包括:新能源重卡项目、南平十县区循环货运班车和“多式联运+供应链”数字管理平台,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管理。未来,还将力争开通南平港至福州港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的班轮航线,使“黄金水道”进一步通江达海。

随着南平港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也汇聚于此。近期,南平工业园区、延平区与多家银行金融机构达成总额度110亿元的南平临港产业开发建设金融战略合作。通过金融政策支持,将助力南平港持续拓展海外贸易业务。

炉下镇斜溪村离延平城区21公里,闽江东流,自斜溪村江面始见开阔。近年来,斜溪村在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还大力推进整村立面改造,彩绘涂鸦、生态农庄、休闲民宿、茶洋窑艺、生态采摘等项目应运而生,搭建起亲水旅游发展框架。斜溪村入选了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斜溪村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借助闽江干流复航的契机,利用原有的文化中心楼、粮食仓库、厂房等资源,引进民营企业的力量,通过政企村联合的形式,现已打造出集餐饮民宿、文化文创、休闲康养、拓展活动等特色亮点于一体的旅游基地。”镇党委宣传委员朱四海说。

闽江航运的兴起,同样也为进一步深入挖掘闽江沿岸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闽江流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

近日,延平、闽清、古田、尤溪四地还基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成立“大武夷”闽江旅游联盟。接下来,四地将联合打造环闽江旅游精品,进一步打响延平“闽江之珠·门户城市”、尤溪“闽中明珠”和朱子故里等城市名号,共同做好文旅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宋立中介绍,目前,闽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文物保护单位15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92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类数量最多,共有8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传统技艺类数量最多,达38项。

“很多大江大河都做出了品牌,比如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沿线多个省市都在联合做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打造闽江文旅品牌,需要提炼能够代表闽江流域的文化符号,比如建盏、万里茶道等。”宋立中表示,接下来,可通过生态廊道的构建,整合沿线文化遗产资源,强化遗产价值和文化特色,共同创建闽江全域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引入康养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进而形成集观赏、休闲、康养等于一体的闽江流域生态游。

记者手记

闽江文旅品牌值得打造

□本报记者 许可欣

闽江干流恢复500吨级船舶正常通航,闽江航运事业和临港产业正在顺利推进,闽江“黄金水道”迎来了焕发新动能的新契机。

毋庸置疑,“黄金水道”蕴藏着深厚的经济价值。然而,“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除了要发挥其经济效益,也应深入展示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毕竟,闽江不仅是拥有一江清水的母亲河、航运发展生生不息的“黄金水道”,也是一个承载福建人文化精神的象征符号。

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大江大河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文旅品牌,闽江同样具有其深刻的文化底蕴支撑其品牌建设。闽江两岸历史悠久,除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人文资源也丰富多彩,既有见证沧桑历史的古迹、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还有众多名人典故……可见,闽江文旅品牌值得打造。

打造闽江文旅品牌,除了继续挖掘和开发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最重要的还是打响其知名度,吸引各方游客来见证她的魅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打响其知名度?譬如,影视作品的宣传带动就不容小觑:电影《云水谣》让更多人对南靖土楼充满了向往,电影《后会无期》使东极岛一度成为游客们的打卡胜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繁花》让上海的黄河路成为众多粉丝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今后,可吸引优秀的影视制作班底,前来闽江流域的城市或景区拍摄,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展现闽江流域的文化元素和讲好闽江流域的故事,打响闽江文旅知名度。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