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你会用AI“复活”逝去的亲人吗?

2024-04-04 16:34:30 记者: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image.png

包小柏用AI“复刻”了女儿

东南网4月4日报道(本网记者 林先昌)

2024年1月,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复活”了因病去世的女儿,一段用AI制作的包容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里,她对妈妈撒娇说,“包子好想你”,唱起《生日歌》时,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肩膀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嘴角一直带着笑。

这温馨一幕感动了不少网友,不仅令人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力量,更引发一股数字AI“复活”亲人的热潮。

清明节,用AI“复活”亲人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有人说这是科技的温情,也有人认为是伦理的危机。那么这种看似“神奇”的高科技,究竟是寄托哀思的桥梁,还是自欺欺人的幻想呢?

【调查】

“数字人”可以弥补遗憾吗?

对突然失去外婆的福州市民谢女士来说,没能见外婆最后一面成了人生最大遗憾。每每想起外婆,她的眼泪总会止不住地流下来。谢女士说,她计划用这项技术“复活”外婆,以弥补自己未见到她最后一面的遗憾。

“‘AI复活’的出现,弥合了生与死的鸿沟,”市民谢女士说。市民陈先生最近也在电商平台下单,“复活”了外公。“看起来还挺生动的,有声音,视频,但终究是冷冰冰的技术合成,缺乏人性中真挚的温度。”

清明节将至,和谢女士一样,一些人选择用这种方式缅怀已逝的亲人,各网络平台上“AI复活”业务需求剧增。

在网络上,关于“AI复活亲人”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

image.png

微博留言截图

网友“摇义摇呀 ”说“希望这个技术可以多多的 帮助 一些失去亲人的人。”

网友“夏天的梓宁” 则认为,这并不一定是好事。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着,沉湎于虚拟交流,怎么往前走。

【市场】

AI“复活”亲人产业链的崛起

image.png

某电商平台截图

通过数字AI技术“复活”亲人,本质上是基于逝者生前留下的影像资料,借助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AI算法,搭建出逝者的思维模型。

近几年,AI技术发展迅速,从文字到视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如今,更是在情感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通过先进科技,得以再次与过世的亲人“相见”,他们的音容笑貌在虚拟世界中得以重现,寄托着深深的思念。也正是因为这种需求的存在,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不少从事“AI复活”去世亲人业务的公司,从制作到销售,“AI复活”亲人已成产业链。

清明前夕,这项业务更是火爆异常。

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AI复活”,能看到不少相关店铺,有店铺称,可以提供“让照片动起来”“照片开口说话”“定制数字人”等服务。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对应的价格从10元到上万元不等。

福州某科技公司负责人钟春云告诉记者,如果顾客需要制作AI数字亲人,只需提供亲人的声音素材、照片、生前经历等信息即可,素材越多越详细,就越接近本人。

记者咨询了其中一户商家,其店铺中共有3款商品,分别是创意AI修复亲人“复活”照相、AI配音仿真模拟定制专属、AI代唱翻唱歌手声音克隆,3款商品标价均为10元。至于记者提到的“可以实时互动的”AI商品,咨询的某电商平台的几家商家,都表示做不了。

image.png

某电商平台截图

记者注意到,在国内,一些公司加快涉足AI“复活”亲人的领域,如地处江苏省的某AI技术团队,在半年多时间里帮助600多个家庭实现“在线团圆”,平均一单的费用从几千元到1万元不等。

AI“复活”亲人的应用,让部分人满足了对故人的思念,当“AI复活”触手可及,数字疗愈和陪伴的背后,“科技+温度”的安全边界又该如何做到黑白分明、清晰可辨?

【声音】

逝者肖像和名誉仍受到法律保护

一直以来,AI“复活”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钟春云坦言,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在提供慰藉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工作带来众多的挑战和责任。

“首先,我们是要确保这种技术的使用尊重了逝者的意愿和家属的感受,不应侵犯任何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也要需要考虑到这种“复活”可能对逝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必须遵守数据保护法规,确保逝者的照片、视频等个人资料的处理和存储过程中,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另外,技术提供者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避免技术的滥用,特别是要防止可能导致伤害逝者家属情感或侵犯逝者尊严的行为。”

福建理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贤军表示,在制作和发布这类视频之前,务必考虑已故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是否得到尊重和保护。即使是逝者,其肖像权依法也可能通过其遗产继承人等方式得到继续的保护。

“制作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个人数据(包括照片、音频和视频等)都应受到严格的数据保护,避免数据泄露或被未授权使用。明确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防止超出最初同意的目的进行使用,尤其是在商业化运作时。”吴贤军提到,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的行为应当体现对逝者的尊重,避免造成社会伦理的争议或不适;要认识到技术应用的边界,避免技术滥用引起的道德和法律争议。

【争议】

当技术不断进步

我们如何面对生命与死亡?

传统观念中,死亡被视为生命不可逆转的终结,是生命旅程的最后一页。然而,当ai技术的出现,挑战了我们对生命有限性的传统认识,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身份、记忆以及存在的哲学讨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逝者的再次“交流”,甚至具备类似心理治疗的效果。从情感联结视角看,这种错觉有助于个体找到一个可以持续互动的对象,以便重建依恋、获得慰藉。

在采访过程中,关于ai“复活”是否涉及情感、伦理和法律的问题也被公众广泛讨论。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说,这种通过AI技术让逝者“归来”的行为涉及到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技术服务消费等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可能同时传递了思念和消费逝者的需求。

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人们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的表达。通过将逝者的照片、音视频等信息输入到AI系统中,人们可以获得一种特别的仿真体验,使得逝者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缓解悲伤和孤独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处理丧亲思念之痛。

同时,甘满堂教授也提出建议,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崇敬之时,不要随意委托商家“复活”逝者,因为AI技术被滥用,还可能造成其它无法预知的后果。先人在世的留下的已有物品、电子照片、视频等都是较好的纪念物,可以寄托哀思。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