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福建这些县(市、区)获国家级示范称号 你去过几个?

2024-04-26 11:51:56 作者: 来源:东南网综合  责任编辑:陈思捷   我来说两句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也承载着人们绵长的情思乡愁。近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了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龙岩市永定区入选。

至此,福建省共有6个县(市、区)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其他4个分别为福州市永泰县、龙岩市连城县、泉州市晋江市、宁德市屏南县。记者从福建省住建厅获悉,福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连续三年入选两个示范县的省份之一,入选总数与云南并列全国第一。

宁德市蕉城区

蕉城区山海交融,以海上天湖三都澳、佛国仙都支提山、百里画廊霍童溪等美景享誉国内外。坐拥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与25个集中连片的传统村落。霍童溪蜿蜒穿过霍童古镇,“明清建筑一条街”仍然散发着明清时期的光彩;洋中古镇的青瓦木屋与东山老街的传统建筑,雕梁画栋、别有古韵;三都古镇作为史上最繁华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保留着清末近代闽东传统建筑与西方近代建筑交融的独特风貌。

电视剧《那山那海》取景拍摄基地八都镇洋头村。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龙岩市永定区

永定区始终坚持“世遗未遗、土楼不土、宗族齐心、薪火相传”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以世遗土楼、红色文化、侨台文化、三产融合为核心,打造四个特色集中连片示范区,通过世遗涟漪带动,实现土楼不“土”、携“美”重生。涌现出了“南溪土楼群跨村联建”“洪坑核心带动、多村联动”等可复制推广的示范亮点,为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目前,该区共有中国传统村落19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 通讯员 黄秋萍

福州市永泰县

永泰古村落、古庄寨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3个、省级传统村落47个,其中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永泰大多数村镇都有历史底蕴浓厚、独具特色的防御性建筑——庄寨,这些庄寨历史悠久,始兴于唐朝、蓬勃在宋代,明清迅速发展,晚清几乎遍及各村镇。据统计,永泰历史上庄寨总量超过2000座,现存较完好的152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且历史超过百年的98座。近年来,永泰庄寨声名鹊起,已成为永泰的地标建筑,被誉为“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

油菜花盛开时,游客来仁和庄游玩。赖泽樟 摄 图源:福建日报

龙岩市连城县

连城是客家祖地,客家文化积淀丰厚,雕版印刷等民俗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城县宣和乡的培田古村落,是迄今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个客家小山村拥有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个书院、2道跨街碑坊和1条千米古街,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近年来,培田村修复古街沿街房屋,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千米商业古街,种植梅花、桃李、中草药、建莲、向日葵等观赏作物600余亩,引导游客参与体验插秧、犁田等春耕农事活动,发展百香果、蓝莓、杨梅等水果采摘,积极与旅游开发机构开展合作,开辟研学游、民宿游、采摘游等休闲体验方式。

连城县培田古民居建筑群航拍 叶先锋 摄 图源:福建日报

泉州市晋江市

晋江市近山、面海,古村遗产星罗棋布,共有9个中国传统村落。受多元文化影响,形成了三种主导形式:闽南文化、侨乡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传统村落。近年来,晋江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兴衰历程及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常态化开展南音、高甲戏、刣狮表演及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在传统节假日集中推出闽南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民俗沉浸式体验活动,梧林村、围头村已经逐步形成区域文化品牌。

晋江市围头村有着“海峡第一村”的美誉。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宁德市屏南县

屏南山清水秀,拥有中国传统村落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7个。近年来,屏南县在乡村治理、古村落保护利用和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屏南县已累计修缮老屋300余栋,其中老屋被认租220多栋,原本破旧的老屋纷纷活化为民宿、书屋、艺术工作室等新业态,有效破解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屏南熙岭乡龙潭村甘 叶斌 摄 图源:福建日报

(东南网综合福建日报、泉州市住建局、闽西日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