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盐碱地种出新“薯”光
2024-05-12 08:27: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平潭向“不毛之地”要粮的一次全新尝试 盐碱地种出新“薯”光 东南网5月1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通讯员 丁云) 近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幸福洋四期,平潭首批盐碱地试种的180亩马铃薯迎来丰收,其产量与普通地块种植的马铃薯相当,这意味着平潭滨海盐碱地马铃薯探索性种植取得初步成功。 筛检、除土、装篮……采收现场,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抢收马铃薯,一个个色泽鲜亮、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破土而出,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派丰收景象。 难以想象,这片生机勃勃的种植地,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滩。 土地盐碱化也被称为“土壤癌症”,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一大瓶颈。位于平潭西北方的幸福洋四期曾是一块重度盐碱地,部分地块含盐量一度高达14.7‰。实验区成立后,在幸福洋吹沙地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大力种植木麻黄,将土壤含盐量降低至2‰。尽管如此,在这里种植农作物依然颇具难度。 去年11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所薯类研究中心与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在这里开启初步改良及探索性利用,采用“闽薯一号”进行大面积种植。据介绍,该品种的马铃薯具有产量高、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质特点。“种植的秘诀在于系统化治理。”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邱思鑫介绍,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平潭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喷水或雨水洗盐、深沟排盐等方式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炭基修复、精准脱盐、快速降盐、微域降盐……很快,一项又一项创新技术和模式在这块“试验田”上应用起来。“我们在种植过程中增施有机肥,以此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进一步减轻碱对马铃薯的危害,目前已初步形成平潭盐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邱思鑫说。 在一系列精心管护下,这片盐碱地涌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经工作人员测算,普通地块马铃薯农田亩产量为3620.6公斤,盐碱地所种植的马铃薯农田亩产量为3416.9公斤,大大超出了预期。 这是平潭向“不毛之地”要粮的一次全新尝试。 据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处产业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潘家宝介绍,平潭地处海岛,滨海滩涂千百年来频繁被海水倒灌、海水侵蚀,形成以幸福洋地块为代表的大面积盐碱地,总面积达2200亩。“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示范种植,逐步总结出相关技术要点,形成更多可研究利用的资料和科技成果,惠及后期盐碱地农业发展。” 据介绍,这些马铃薯采收完成后,将送往绿绿鑫合作社工厂里进行初加工,再发往上海、江西等地区销售。 绿绿鑫合作社负责人陈成华说,未来他们还计划种植南瓜等耐盐碱、易推广的农作物,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养护,提升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断丰富盐碱地的种植品种,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在技术层面,平潭还将继续对上述盐碱地开展洗盐工作,进一步实现“降盐减害”,并根据马铃薯的收成情况将更多盐碱地开发为耕地,深度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加快科研成果推广,让海岛盐碱地特色农业兴起来、旺起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