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关注高考后的心理健康 度好人生的“重要假期”

2024-06-13 16:33:59 冯川叶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6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随着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无数考生和家长都松了一口气。然而,这个看似解脱的时刻,实际上也是许多考生与家长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是否“轻舟已过万重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苏萍介绍,三天的高考时间是不折不扣的压力应激期,了解并应对高考后的心理挑战,可以更好地度过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苏萍介绍,高考后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空虚与放纵、焦虑与担忧等。考试结束后,考生们从长时间的紧张备考中解脱出来,在生活安排和心理空间上都出现大面积留白,一方面可能会感到一种突然的释放和空虚。这种感觉可能会导致他们不知所措,甚至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例如,失去了目标而不知所措,从而感觉做什么都“无聊”“没劲”,陷入单纯的空虚、迷茫之中。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可能会采用过激的补偿策略,无节制地玩乐,不考虑作息,甚至做出一些危险的风险行为。

尽管考试已经结束,但仍有一些考生仍然无法摆脱对成绩的担忧和焦虑。他们可能会反复回想考试中的每一个细节,担心自己的表现不佳。对于那些未能达到预期状态的考生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失落和挫败。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未来的规划。一旦陷入灾难化的认知状态中,就会伴随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高考后的心理波动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些青少年甚至会出现“考后综合征”,持续时间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特点表现为出现持续性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这是因为他们从紧张的高考应激状态突然过渡到放松状态,巨大的压力落差需要时间来调整。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约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如何应对高考后的心理挑战?

接受现实成败,以积极代替“高考负能量”。首先,考生和家长都需要明白,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节点,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接受现实,并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高考成绩虽然重要,但是如何学会面对人生更加重要。

“胜不骄,败不馁”,能够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以合理的认知,调节情绪,发挥所长,考生需学会为自己穿上“心理铠甲”,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同时可以积极沟通,善于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共同探寻解决之道,不断提升压力应对能力,提升心理韧性。

强调价值追求,以美好充实生活。高考结束后,考生们有一段很长的“真空期”,在这期间可以开始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重新构建生活的目标,规划未来的方向,参加一些兴趣班、旅行或者志愿者活动,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或者瑜伽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将高考作为青少年的“真正长大”的起点来看,如何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收获自己的信仰热爱都值得孩子们去思考和探索。

家长需要做什么?

“孩子高考后这几天没日没夜地打游戏,一会儿兴奋得睡不着,一会儿又特别焦虑,反复说自己好些题没答好,可能人生要毁灭了。”这是一位家长到心理门诊求助时提到的。苏萍建议,面对家中的考生孩子,家长的角色与责任应当更加科学与智慧。

她建议家长要理解孩子在高考后的心理波动,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而是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不抱怨不责备,多鼓励多关怀。通过家庭的温暖,让孩子更平稳地度过“风暴期”,避免孩子因为考试不理想而陷入自责内疚。以更加积极宏观的视野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帮助孩子梳理高考后的挑战和机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