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闽将|郭若涵:总是“晚一步” 但终会否极泰来

2024-06-13 21:52:33 郑晓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东南网6月13日报道(本网记者 郑晓丹)“整个心情都感觉稍微放松平静了。”日前,记者电话连线福建羽毛球队运动员郭若涵,了解2024年全国羽毛球单项冠军赛情况。当回忆起4月21日夺得双打冠军的那一刻,郭若涵还是难掩兴奋。

在当天的冠军争夺赛中,郭若涵与队友马尚酣战82分钟,最终以21比16、15比21、21比18险胜夺冠。而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让郭若涵长期堆积在心头的训练与压力稍微释放,也才有开头出现的平静与放松。

总比别人“晚了一步”

“我在三年级下学期才接触羽毛球。”9岁时,来自厦门的郭若涵因为“闲不住”被父母送去练羽毛球。与一般专业运动员的起练时间不同,而此时开练的郭若涵已比大多数专业运动员晚了近2年。

上午上课,下午课后完成1小时的训练……在刚踏入羽毛球训练时,虽说每日按部就班,但由于郭若涵对羽毛球有着浓厚兴趣,在他看来最初的训练过程“很爽”。随着训练步入正轨,在小学阶段的郭若涵便在同批训练的运动员中脱颖而出。“在厦门的时候,和我差不多年龄的都打不过我了。”他说。

于是,新的选择摆在他的面前:一是去省羽毛球队继续打球,走职业化道路;二是就此打住。毕竟,此刻的郭若涵已经13岁,而其他人早在11岁就已在省羽毛球队训练。“又晚了。”郭若涵心里盘算着,但兴奋感很快代替了焦虑:在省羽毛球队,他将遇见更多羽毛球强手,跟着强手一起练球,可以让自己进步更快。

在省羽毛球队训练,郭若涵很快忘却了离家的不安。面对着更大的训练强度、全新的打球技术、精细的训练要求,摆在郭若涵面前的一切都让他兴奋,让他在训练场上更有冲劲。

其中,“低重心转移”技术是郭若涵在厦门训练时从未接触的技术。这项技术要求运动员训练低重心的灵敏度与快速处理球的能力,同时对运动员的打球和抢点意识有着较大的考验。在死磕新技术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此类处理方式的精妙。其训练成果也在比赛中通过检验,让他顺利进入国家青年队训练。

扎进肉里的那粒碎骨

“能争第一,就不要做第二。”由于每一步都走得“晚一步”,郭若涵比其他人更加看重每一场、每一站的成绩,在赛场上也逐渐形成自己“敢打敢拼”的球风。但很难想象,在场上的这股狠劲背后,一直有一粒“碎骨”,阻碍着他的前行。

“啪嗒!”一次在训练中,右手的肘关节传来轻微的声响,随即而来的剧痛,让12岁的郭若涵第一次感觉球拍都无法握住。经过医生诊断,他肘关节挫伤。后期,由于游离碎骨影响,以及关节内积液让他疼痛不止。好在这一疼痛感持续不久,郭若涵很快又回到了赛场上。

而后,在其14岁与17岁时,留在肘关节内的游离碎骨再次发难,让其无法训练。甚至在郭若涵17岁时,他的恢复期持续了几个月。“当时医生建议采用微创,把碎骨取出,再重新训练。”郭若涵考虑再三,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影响,并结合教练与队友的意见,选择了肌肉保护训练方式。康复训练让郭若涵憋着一股气打球:不敢用力甩,生怕让自己再受伤;动作幅度太大,担心第二天的状态受影响。

同时,如果训练期间力量训练不够,或者不注重肌肉放松,郭若涵受伤的肘关节则容易发肿。训练时,他一度不敢做大幅度的动作,生怕再次受伤。那留在关节中的碎骨就像一根刺,不仅扎进了郭若涵的肉里,也扎进了他的心里。

碎骨的刺痛不仅影响着郭若涵的训练,还影响了比赛成绩。最终,他选择在2019年退出国家青年队训练。

“它一直在关节里。”如今,谈到那粒碎骨,郭若涵更加坦然。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肌肉含量的增高,让他能够更好地与碎骨共处。

再次杀回国家队

“我最开始就想打双打。”那粒碎骨刺激着郭若涵,让他更加明确自己心中的想法——虽然晚了,但是还是想选择双打。

在2019年受伤回归省羽毛球队后,郭若涵还担任过奥运会羽毛球训练的赛前陪练。兜兜转转的经历,让他萌生出再试一试的想法。在2022年全国羽毛球冠军赛中,郭若涵联手梅乐寒摘得男双季军,并以双打成绩重新“杀”回了国家队!

原以为再也不会回去的平台,这一次,他还是牢牢抓住了机会。此时,经过时间的磨砺,郭若涵的心态已经更加平稳,不会在赛前做着继续或者离开羽毛球的选择题,而是更看重比赛的过程。

此前回到省队训练,让郭若涵更加注重心态调整,并在总结比赛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通过速度和场上连贯度、凶狠度冲击对手的攻击方式。回望自己打球的历程,郭若涵感觉如今23岁的自己才是黄金期,有着更强的力量与心态。

“从小到大,我都比别人晚。”小时候,厦门市和区羽毛球赛,他无冠军进账,直至2012年厦门市运会连续斩获三个冠军;省级羽毛球赛,他无缘冠军,但他在2014年福建省运会取得冠军;全国少年赛他未能取得冠军,但在全国青年赛摘得桂冠。“但凡中间有一次放弃了,我都不可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他说。

“既然选了就好好往下走,不要再想着回头了。”最初离开厦门时,父母与郭若涵说的一句话,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虽说一路前行总“晚了些”,但那颗种子在信心与坚韧反复滋养下,逐渐长大。郭若涵也是从那时起,便知道那次的离家,是一次“孤身走暗巷”的长期之旅,也许还会走得更远,走向他心中最高的领奖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