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一斤上百元!鸡蛋大的荔枝,漳州种出来了

2024-07-04 17:26:24 作者: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历时四年

漳州荔枝新品种“巨美人”

部分果树已顺利投产

终于可以在市场上与人们见面

7月2日

一场荔枝新品种“巨美人”

现场观摩品鉴会

在漳浦县官浔镇

壕山家庭农场荔枝基地举行

这场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主办,漳州市农业农村局(漳州综合试验站)和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观摩会展出了“巨美人”“岭丰糯”“大丁香”“无核荔”“紫娘喜”等15个荔枝品种。观摩会上,“巨美人”一经亮相,便吸引了全场逾百位宾客的目光。众人竞相拍照、尝鲜。

荔枝界首个“美人”

体型和鸡蛋一样大

据介绍,“巨美人”以“紫娘喜”为母本,以“无核荔”为父本,是采用人工杂交育种选育出来的荔枝新品种。

果形上,呈心形轮廓,每颗果重超过50克,属于特大果类型(每颗重量大于30克即为大果类型),是一般荔枝重量的两倍,堪比一枚鸡蛋。

“巨美人”果皮鲜红,比“紫娘喜”颜色更鲜艳,更漂亮。口感上,比“紫娘喜”“无核荔”更加细嫩多汁。

在剥壳的瞬间不会流淌出汁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风味与口感体验。

另外,“巨美人”的可食率约76%,属于果大核小的优质类型,500克的“巨美人”大约有380克的果肉。

“正是因为‘巨美人’颜色美、形状优、口味好、果实大,考虑到荔枝还没有‘美人’系列,因此得名。”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表示。

高产植株产量每株超50斤

市场价每斤逾百元

漳州于2021年引进“巨美人”。当时,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郑少泉、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与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商量,引进该新品种到漳州示范种植。在2023年现场观摩品鉴会上,“巨美人”初次亮相。

目前,漳浦壕山家庭农场有“巨美人”1300株。这些果树正值挂果的第二年,种植成效显著,其产量尤为可观,高产植株的产量每株可超50斤。同时,今年早花挂果试验成功,将成熟期从原来的5天,延长到半个月以上。

“‘巨美人’是我见过亲和性最好的品种,高接换种后便可迅速投产。跟我们传统的乌叶、兰竹相比,每亩的经济效益提升了8倍左右。”壕山家庭农场荔枝基地负责人赵串勇说,目前农场内已有少部分“巨美人”在市场销售。由于产量有限,仅在网上销售,每盒(2斤至2.3斤)售价288元,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销售了几十盒,已是缺货状态。

“优质父母”孕育14年

种植前景可期

“巨美人”貌美、价高离不开“优质父母”孕育了14年。

“巨美人”的母本“紫娘喜”也叫荔枝王,是目前商业化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果实形状为心形,颜色为鲜紫红色,肉质软滑、多汁、味甜,具有果大、丰产、稳产等优点,但果核较大,果皮厚。“巨美人”的父本“无核荔”果实形状近圆形,颜色为浅红色至鲜红色,肉质嫩滑、多汁,味清甜带酸,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有的果园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导致“无核荔”长势弱,树体早衰,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

2008年开始,科研团队对“紫娘喜”“无核荔”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选育。经过14年的育种选育,2022年“巨美人”正式上市。“巨美人”综合了父本与母本的优良品质,耐储性好、丰产性高。

“通过几年的观测,‘巨美人’具有特大果、优质等特点,市场前景良好,推广应用潜力大,非常适合在漳州及福建其它地区推广种植。”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站长蔡建兴表示。

据介绍,“巨美人”采用品种权区域授权的方式进行推广,福建省内仅漳州种植了这一品种。目前已在龙海、漳浦、云霄、诏安进行区域授权。2024年全市推广面积约500亩,未来种植面积计划达到5000亩。

诏安农业大户沈义荣今年是第二次参加荔枝品鉴会,他说:“通过这次交流,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荔枝管理的实用知识,还被‘巨美人’的独特魅力吸引。‘巨美人’经济效益显著,高产量与市场需求有助于果农增收,同时,其卓越的亲和性降低了种植难度与风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