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泉州:“藏宝之城”的护宝力量

2024-08-14 09:38:10 作者:黄琼芬 肖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8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福建法治报记者 肖赣)

组建专业团队,添力文物保护

从泉州市区出发,驱车前往晋江市东石镇,行驶30多公里后便到达东石镇岱峰山上的南天禅寺。走进禅寺只见大雄宝殿轩昂宏敞,大殿后石壁上镌刻有三尊六七米高的壁雕石佛,庄严肃穆。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南天禅寺因白蚁侵蚀,屋面严重漏雨,部分构件倾斜,修缮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有群众反映,南天禅寺保护范围内部分林地和废弃石窟,被随意倾倒大量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破坏了文物周边的生态环境。

接到群众举报,“检察护宝”团队赶往现场调查,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磋商会,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查处废渣运输车辆,及时遏制倾倒固体废物的行为。2021年3月,南天禅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修缮工程正式开工,并于2022年7月完工。

泉州,有“藏宝之城”美誉,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在全省设区市中居第一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全部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

“近年来,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聚焦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人类瑰宝’和‘自然生态这一无价之宝’,牵头抽调关联的基层院业务骨干组建‘检察护宝’专业办案团队,部署开展‘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专项监督行动,汇聚守护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的法治合力,为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贡献检察力量。”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蒋鸿滨说。

“检察护宝”办案团队成立以来,开展“古城文物保护”“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等公益诉讼检察专项活动,共摸排文物保护公益讼诉线索17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7份,采纳率达100%。

延展监督方式,助推溯源治理

“洛阳桥头的排水,不知道有没有过滤?”数月前的一天,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观察员联络群中,有观察员反应洛阳桥头排水出现黑臭水体。

针对观察员反应的问题,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迅速到洛阳桥现场调查,发现因雨污管道损坏导致污水溢出,影响洛阳桥环境。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召集洛江区检察院、桥南社区居委会等有关单位,召开诉前圆桌会议,共商整治方案,共同推动洛阳桥管网提升。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污水溢出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为做好文物保护,我们探索预防为先、诉前建议在前、大数据辅助的综合溯源治理机制,切实提升治理效能。”蒋鸿滨介绍。

泉州市检察机关建立健全诉前圆桌会议机制,针对文物公益损害“多头治理”问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会上共商整治方案,会后加强协作配合,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晋江市“八·二三”金门炮战遗迹是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江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八·二三”金门炮战遗迹的主要组成部分“毓秀楼”,因年代久远存在多处梁板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安全隐患问题。

检察机关立即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地方政府完善修缮方案,并追加修缮预算资金至227万元。推动相关行政部门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规范毓秀楼抢险加固工作。2020年12月,毓秀楼抢险加固工程竣工并顺利通过文物部门的技术验收。

泉州市检察机关还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保护效率,依托“两微一端”、微信小程序、“网格化+社区检察官”等平台,广泛收集线索,使用无人机、数字地图等新技术开展调查核实,增强检察建议工作便捷性、时效性。

深化协同保护,丰富保障载体

“蒋以麟墓周边堆放大量垃圾,梅雨季节垃圾污水渗透,蚊虫多,味道臭,生态环境差。”近日,志愿者万淇芳通过“益心为公”平台反映蒋以麟墓的问题。

蒋以麟墓是第五批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鲤城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接到反映,鲤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立即到现场调查,走访属地社区、询问周边企业负责人。

“在前期线索走访摸排基础上,检察院组织召开检察听证会,并向文物所在属地街道办事处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清理周边杂草、清运垃圾,恢复墓地周边生态环境。”鲤城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吕少锋说,街道办事处组织清运33车、整治165方垃圾,并在文物周边安装摄像头,避免再次发生垃圾倾倒问题。

作为“益心为公”的一名志愿者,万淇芳是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时常行走在基层一线,能够快速发现文物保护的问题。去年,“益心为公”平台招募志愿者,万淇芳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

“益心为公”志愿者,是泉州市检察机关的“外智外脑”团队之一。近年来,泉州市检察院在全市世界遗产点、文保单位、特色街巷设置43处“检察护宝”观察点,聘请170名文物保护、法学、文化等领域专家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等担任公益诉讼观察员,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针对性司法保护。

为进一步提高“检察护宝”公益诉讼活动社会参与度,泉州还联合鲤城区检察院和华侨大学海丝司法研究中心设立“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并联合文旅部门构建“文物+保险+服务”保护模式,推动古城36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省级文物保险服务试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