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非遗之缘,山海香脉相承——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激活藏香发展新引擎

2024-09-15 08:00:00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昌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志雄

雪域高原上,每一缕藏香的升腾都是藏族同胞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是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渴望。在福建省援藏工作队的推动下,昌都藏香产业传承与创新交织,绘制出一幅独特的人文画卷。

跨越千里的非遗香脉

藏香,被誉为“藏域三宝”之一,源自古老的象雄文明,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藏香产业作为西藏昌都的一种特色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前景广阔。

但产品质量不一、品牌力不足、市场拓展受限、规模效应不强、富农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如山峦叠嶂,阻碍着昌都藏香产业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人才方面,更显稀缺和薄弱。

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想到了与昌都相隔几千里的福建省永春县。

永春是“中国香都”,是中国香料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香文化的融汇之地。该县达埔镇共有制香企业近300家,年产值达数百亿元,产业规模日益壮大。2021年,永春香以自身独特的制香技艺被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3月在永春县落地的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是全国唯一建成的国家级香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经过深入调研,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发现昌都藏香与福建永春香的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永春香产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发展经验和优势对昌都藏香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引导意义和帮扶提升作用。

基于此,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将推动昌都藏香产业发展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心,通过积极搭建两地香产业的互学互鉴、交流合作平台,致力于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闽昌两地“三交”,全力推进昌都藏香产业的繁荣。

藏香产业开启蝶变之路

面对昌都藏香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充分发挥“小组团”援藏效能,成立了藏香工作专班,确立了提升质量标准、丰富产品功能、研发文创产品、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技术培训与文化交流等方向,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方案,形成了推进昌都藏香产业的发展报告。

立足昌都藏香产业基础,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按照“项目带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思路,明确“形成一个生产基地、创建一个展示中心、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带动一个特色产业、实现一个致富群体”的“五个一”藏香援藏工作目标,以技术和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新藏香品牌和开发文创产品等为切入点,助力和引导昌都藏香产业转型升级。

在“五个一”目标的引领下,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着力项目示范引领,推动昌都市洛隆县藏香生产基地和闽昌新藏香文创工坊的建设,并在“6·18”海创会、“9·8”投洽会、农博会等多个展会上展示藏香产品,扩大其影响力。同时,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指导成立的福昌香业公司和“藏香阁”体验馆,成功打造了永春香与藏香融合的“福康巴”新藏香产品,形成展示和销售新藏香产品及文创产品的窗口,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利用福建资源优势,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昌都市与永春县在藏香产业上的双向交流合作。两地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组织交流学习、技术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藏香制作工艺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促成下,国家香检中心昌都业务中心正式落地昌都,为藏香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检测、科研提供了“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标志着昌都市藏香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进一步促进昌都藏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继续强化协调指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原材料采购、基地标准化建设、品牌推广、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各关键环节全面发力,以产业援藏激活昌都发展动力,实现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昌都市委副秘书长、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综合组组长李文新说。

昌都藏香产业踏上发展新征程,其独特的文化香气正飘过山峦叠嶂,飘向远方,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传统技艺的新魅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