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重要通知

2024-10-14 15:09:40  来源:中国福建  责任编辑:蔡秀明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24〕30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0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施方案

为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念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抓好“产供销”,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向森林、江河湖海和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构建粮经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福建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到2030年,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面树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基本建成。全省蔬菜、水果、畜禽、水产、食用菌、茶叶、笋竹、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品质进一步提高,形成200条产值超10亿元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撑。

二、全面开发食物资源

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久久为功持续做强做优临海蓝色、闽西北绿色、闽东南高优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把临海蓝色产业带建成全国海水种业创新高地、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渔业科技创新先导区;闽西北绿色产业带打造成“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标杆、全国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独具实力的全国笋竹产业基地;闽东南高优农业带培育成全国“南菜北运”重要基地、亚热带水果供应重要基地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重要平台。

(一)巩固提升产能,夯实粮油生产基础。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田块整治、灌排设施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再生稻和旱稻种植,推广水旱粮经轮作模式,挖掘马铃薯、大豆等旱粮生产潜力,发展鲜食玉米、专用型甘薯等特色旱粮。推广应用水稻精准播种、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等关键节本增效技术,提升粮食单产和机收减损潜力。扩大油菜种植,稳定花生种植面积,实施油茶生产三年行动,全力提升油料产能。到2030年,全面完成新增4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全省粮食产量增加到522万吨,油料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农业农村厅、发改委、林业局。以下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突出“福菜”特色优势,提升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优化设施蔬菜生产布局,重点扩大闽江口以南冬春蔬菜优势区域茄果类、瓜果类、豆类、十字花科类冬春上市蔬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鹫峰山、戴云山脉等地区夏秋高山蔬菜。巩固生猪产能,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探索发展生猪多层养殖,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现代生猪养殖基地。持续做强做优肉鸡产业,支持禽蛋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地方特色畜禽养殖产业化。巩固提升南平、三明等地奶源生产能力,建设奶牛智慧牧场。到2030年,全省蔬菜产量达1760万吨以上,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88万头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440万吨左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三)优化“福果”结构,丰富特色水果产品。调优水果生产区域布局,推动主栽果类向适宜区、最适宜区集聚,巩固传统优势水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果园。闽南、闽东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晚熟柑橘、晚熟龙眼、晚熟荔枝等水果,闽西北、闽东山区重点发展早熟蜜柑、优质甜橙、早熟梨、桃等水果。提升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水平,支持开发果蔬粉、水果酵素、冻干食品等新产品。到2030年,全省水果产量达900万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信厅)

(四)科学利用水域资源,建设“福海粮仓”。加快深远海养殖,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大型桁架类网箱养殖,实施福清东瀚、东山乌礁湾、诏安城洲岛、霞浦三沙湾等海域人工鱼礁项目,建设三都澳、闽江口、兴化湾、泉州湾、东山湾等深远海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和一批国家海洋牧场。鼓励发展大洋渔业,建成投产万吨级的专业磷虾捕捞加工船、远洋大型拖网加工渔船,更新改造一批远洋渔船,建成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发展内陆水域大水面生态养殖和稻莲渔综合种养,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推广贝藻类采收、自动洗网、智能集鱼、养殖尾水处理等现代化渔机装备。加快藻类食物开发,发展海带、裙带菜等食用海藻。做强大黄鱼、海带、鲍鱼、紫菜等一批水产加工产业链条,发展海洋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业。建设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打造一批沿海渔港经济区。到203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95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局、发改委)

(五)推进“福菌”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巩固优势品种生产规模,拓展栽培种类,做强大宗食用菌品种,大力发展绣球菌、鹿茸菇等特色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珍稀食用菌林下栽培。推广菌粮轮作、移动智慧菇房栽培、菌包生产供应社会化服务等新模式,发展高层、多层、立体式集约化栽培,鼓励开展楼宇式食用菌工厂化厂房升级改造。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即食食品、营养食品。到2030年,全省食用菌产量(鲜重)达550万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信厅、林业局)

(六)加快茶叶功能拓展,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深入挖掘闽茶文化内涵,全面收集整理茶文化相关资料、遗存,保护茶文化自然和人文遗迹,开展“闽茶海丝行”等各类茶事活动,将福建打造成中华茶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持续开展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推动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加快茶产业数字化应用。支持茶叶企业与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联合研制先进茶叶加工设备,开发茶叶功能成分产品,发展风味型、个性化、特色化茶衍生产品。做大做强福州五里亭、安溪、武夷山、政和、福安、福鼎等传统茶叶市场,高质量建设一批区域茶叶交易中心。到2030年,全省茶叶产量达60万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信厅、商务厅、文旅厅、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

(七)有序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打造“森林粮库”。大力发展笋竹产业,重点支持冬笋丰产、笋竹两用基地建设,发展建设笋制品全自动化生产线,积极研发笋食品。规范发展林下种养,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推进林下中药材和食用药用花卉近自然种植,开发新型森林食品。推广品种更换、密度调整等丰产培育技术,提高锥栗、板栗等经济林单产水平。推进“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建莲、薏米、太子参、铁皮石斛、黄精等食药同源产业。到2030年,全省竹笋产量达200万吨以上,以锥栗、板栗为主的干果产量达20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万亩。(责任单位:省林业局、农业农村厅)

三、全力提升质量效益

(八)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食物开发基础研究,推进科技与食物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食物开发创新平台。加强优异、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建设三明“中国稻种基地”、福建省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福建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家东南沿海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围绕特色粮经、畜禽、水产、油茶、道地药材等,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加强现代化种业基地建设,培育水稻、蔬菜、水产等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持续提升农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精深加工重大技术装备和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应用,推广适应丘陵山地的智能化、小型化、轻简化、多功能农林机械。强化数字赋能,建设一批智慧农场(牧场、渔场)。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全面提升农民和农业科技能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信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

(九)促进全链条集聚发展。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引导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集成应用智能分级、高效分割、绿色烘干、智慧包装等新技术装备,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开发一批休闲食品、功能食品、调味用品、保健饮品,发展预制菜产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集约化育苗,发展基质、水培等无土栽培,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植物工厂。加强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支持县城、重点镇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改造提升特色产业产地批发市场、田头市场,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主食加工基地等。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加快打造“福农优品”品牌矩阵。(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信厅、商务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供销社、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

(十)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落实“四个最严”重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普及新型速测技术,健全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强化全过程、全链条食品监管。严格落实农兽药经营门店购销台账记录制度和限制使用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加大执法联动工作力度,全面落实“检打联动”和案件督查督办机制,全力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鼓励食物营养健康消费,引导居民减油增豆、增禽增奶,增加蔬果、水产品及全谷物消费,持续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公安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市场监管局)

四、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统筹各方力量,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多元化食物供给领域集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食物开发格局。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力量下沉一线,精准高效对接服务。强化典型和政策引领,鼓励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服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和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绿色化、数字化。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特色农业金融产品,做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服务,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稳步提升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推进渔业互助保险增点扩面提标。根据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海洋渔业局,福建农林大学,人行福建省分行、福建金融监管局、厦门金融监管局)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