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霞浦县聚才引智向蓝海——青年人才链与海洋产业链同频共振

2024-11-09 08:48:58 作者:单志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颜晨曦 姜泽秋)以“新质生产力与蓝色海洋经济”为主题的中国商业发展论坛蓝色峰会近日在霞浦县举办。与会者结合霞浦县实际,就“双碳”背景下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升级,以及海洋领域的国际贸易和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展开热烈讨论。

作为全省十大渔业重点县之一,霞浦县海洋资源丰富,享有“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等美誉。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霞浦县深入实施新时代“福宁兴才”人才强县战略,聚焦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营造人才发展优质软环境,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1年以来,霞浦县累计引进青年人才461名。

潜心钻研

推动海参苗种本土化

自2003年从山东长岛引进一笼海参苗以来,经过不断创新探索,霞浦县成功实现了“北参南养”,并一步步打下全国市场,逐步成为南方最大的海参生产中心。然而,霞浦县海参产量虽高,却“先天不足”——苗种全部依赖北方引进。

“我想从源头阶段做起,把海参做成霞浦真正的本土化产品。”杨求华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年轻博士,在霞浦县从事海参养殖研究多年,经常到渔排上与养殖户交流,手把手教养殖户养海参。

2022年,为了改变霞浦海参产业“先天不足”的问题,杨求华所在单位与福建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仿刺参秋季育苗。作为团队骨干成员,他选择到企业驻点研究,积极参与海参的幼体变态、附着、中间培育以及二龄参苗控温和海区度夏试验等工作。一年后,仿刺参秋季育苗试验通过现场验收,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海参苗种本土化试验获得成功,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杨求华和研究团队、驻点企业在实验成果基础上,正加紧对苗种产量研究再攻关,努力让质优个大的海参进入更多家庭。

发挥专长

携手渔民奔富路

“黄站长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养殖上的难题,真是太感谢他了。”提起霞浦县科技特派员海上工作站站长黄强,溪南镇七星村海上渔排养殖户陈某赞不绝口。

2012年,黄强在大学毕业后来到霞浦县海洋渔业发展中心,长期从事水产技术研究和推广。2021年,作为宁德市科技特派员的他看到养殖户渔排养殖病害防控难、交通不便,决定建立科技特派员海上工作站,以站点为中心辐射周边海域,为海上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海域养殖辐射面广,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需要更多人共同助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前来工作站寻求帮助,黄强和同事们有些力不从心。为此,他经常邀请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加入工作站,并划分大黄鱼、海参、虾蟹贝藻类等工作组,针对养殖类型专项做好养殖户服务。截至目前,海上工作站已累计解决养殖问题数十个,服务群众超千人,有效帮助养殖户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除了帮助渔民解决养殖技术难题,这些青年人才还在电商直播领域大显身手,携手渔民奔向富路。张序剑便是其中的一员。

“朋友们,这是我家乡宁德的特产大黄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老少皆宜。”2019年,返乡创业的张序剑通过直播镜头向网友展示渔民父亲的赶海生活、分享家乡的海产品。如今,他的海产品年电商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大关。

“我希望把家乡物美价廉的美食、特产推荐给更多人,同时也试着带动当地渔民一起发展。”张序剑这样谈及直播的初衷。

据统计,自2020年开启电商直播以来,张序剑和团队助力养殖户销售大黄鱼3000多万只、海带400多万斤。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张序剑从原来的电商直播拓展到水产品加工、线下包装销售等领域,通过增加营销板块、建立全国分仓业务等方式,带动120余名农村青年就业,并招聘农村待就业妇女200余名,实现人均每月增收超5000元。

同时,他积极搭建电商直播培训平台,面向返乡青年、居家宝妈、退伍军人等群体开展视频拍摄、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孵化电商从业人员1100多名,还在霞浦、柘荣、古田、屏南等地开展助农直播,让家乡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霞浦县,像杨求华、黄强、张序剑这样的优秀青年人才还有很多。他们在海洋产业发展一线努力耕耘,为霞浦竞逐海洋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