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水茜寻古
2024-11-12 10:45:0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水茜镇位于宁化县东北部。从闽江源产生的溪流,自建宁县流入宁化县境内,流经水茜镇上谢、张坊、下洋、水茜、沿口等村子。银树是沿口村的一个自然村,水茜溪从这里流出水茜镇,流向中沙乡。 这个水口右岸有两块岩石酷似狮子,被当地人神化为“社公”。一块在高山岩崖顶上,一块在山脚溪岸的田地中。高山岩的神奇,不只在狮子岩,还有狮子岩顶上的崖刻符号,曾经有文博专家在此考察了崖刻的字符和祭祀符号,包括祭祀灰坑和太阳、北斗等图腾符号,初步推断是商周时期部族先民进行祭祀活动的遗址,距今有3000多年。在祭祀点中心,有个由18个圆点组成的圆环祭祀图,好像星星围着太阳。同行者老张说,这个特殊符号可能寓意着祭祀台周边曾经散布着众多土著部落村寨,也就是传说中的宁化南蛮十八寨。 老张叫张家彪,宁化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退休后走遍水茜镇各个村子,做了两年田野调查。他认为,这十八寨子只是个虚指,并不是绝对的。这些寨子是以狮子岩祭祀点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据他不完全调查统计,水茜镇及其周边乡镇共有24个寨子,大部分集中在水茜一带(16个)。这些寨子大多只能在旧县志和民间传说中找到,仅有些许还有遗迹可寻。 比如磨石寨,今人称为托盘寨,坐落在沿口村赤岭下自然村的宝明峰山顶上。周边由毛石砌筑高大厚实的寨墙,依山就势围护住整个寨子,只留东、西两处进出的寨门。寨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门洞宽为1.8米,高2.6米。寨墙顶的防护围墙内有宽3至5米不等的走道。外形轮廓完整,遗址内的许多建筑基础还依稀可辨。寨墙四周都是悬崖峭壁。通向磨石寨的山路陡峭险峻,接近寨门处的路仅容一人攀登。清康熙《宁化县志》记载其“巅渟玉井,碧涧萦麓,故土人宝之”。宝明峰山巅有井泉,山脚有水茜溪环绕而缓缓流淌,因而被部族先民视若“珍宝”。 这些寨子多数为避难场所,具有暂时避乱抗匪防御自保的作用,也有的是土匪窝藏或军事要塞之地,后者的建造更为雄伟,结构复杂,布局完整,功能健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也是一方胜境,雄奇壮丽,宛若世外桃源。清康熙《宁化县志》对何坑寨周边环境有这样一段描述:“何坑周匝皆山,山皆石。石之锐者,如戟,如剑,如虎叉;钝者,如营,如垒,如兜牟,如云梯,如辎重;钝而欹斜者,如奔马,如覆军,如大风之落帽,如逻者之探头而阴有所索。”何坑寨附近有屉笼寨、伯公寨,与伯公寨之间仅隔着一道峡谷,宽约三五十米,长约1000米。峡谷幽深,四周危崖耸立,苔痕遍地,古木参天。屉笼寨与笔架山、鹅卵寨、潭坑寨等组成了破溪寨景群,美如画作。 在张坊村,我们听说有陶丰山太平寨、西方寨、三巷尖峰嵊寨、老虎岩喇叭顶寨等多个寨子。寨子内的房子建得很密,一栋房子紧挨着一栋房子,几乎连在一起,下雨天时,出门都不要脱鞋,一点也不用担心被雨淋了。这些寨子,不论繁华与简陋,或因朝廷剿灭、土匪侵袭等人为破坏,或因风雨侵蚀而自然分化,最终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寨址恢复成了原野,新长的树木繁盛成林。如今,山寨下的大小村落已焕然一新,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崭新楼房与青山绿水和谐地融为一体。 安寨村有7个自然村,房屋集中建在方圆一公里之内。这里有一口古井,呈正方形,一米长宽,深度两三米,水质清澈,井沿只比周边高出几厘米,至今仍有人来此打水、挑水。井的旁边,有一个长方形的神龛位,由一块底石和四条框石构成,底石中间刻有“井神香位”四个大字,两边刻有小字,有些字不好辨认,大概可知建造于清顺治十三年,即1656年,已有360多年历史。 在沿口村,我们见到一座古戏台,始建于清初,平面呈“凸”字形,分上、下两层,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空坪、高石台阶、戏台、候戏间、化妆间、器乐间等,面阔三间,进深5柱,右侧进深8柱,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戏台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屋顶呈八卦形状,装饰讲究,花鸟木刻精美。此处小地名叫戏观坪,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戏台而得名。而这个戏台的存在,肯定与木偶戏有关。 沿口木偶戏在水茜镇,甚至在宁化县,都是赫赫有名的,已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由外出经商的村人学艺归来举办木偶戏班带徒传艺。到了上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最多时全村有9个戏班,逢年过节、迎神赛会,或是乔迁新居、孩子升学、老人做寿,除了登台本村古戏台献演之外,还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组班外出表演,足迹遍及本县周边乡镇,以及建宁、清流、明溪和江西石城等地,一年在外的演出达到100余天。 沿口木偶戏属提线木偶,俗称傀儡戏,唱腔为祁剧声腔,属乱弹,以皮黄为主,视剧情、角色,偶尔也有唱采茶戏曲牌和京调,并有锣鼓、管弦及帮唱等伴奏,一般由两人同台表演,三人伴奏,表演角色多达70多个,提线增至30多条,剧目有100多种。水茜全镇目前还有6个戏班70余人从事木偶戏演出。 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及其前后三五天时间,木偶戏班子常会应邀到张坊村各个自然村进行表演。这个时间,与一位高僧有关,他是伏虎禅师,五代末生于宁化县安远镇伍坊村,从小随父迁居水茜镇张坊村都溪岭,以砍柴为生,建了一座亦家亦庙的都溪庵。后来在汀州开元寺出家为僧。其时山中猛虎为患,四邻不安,他进山探虎,为虎说法,群虎俯伏如受戒,听由他跨骑而去,自此虎患遂除,乡众称之为“伏虎禅师”。 他圆寂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农历九月十三日。自那时起,张坊村群众就把这个日子定为庙会日,每年都举行抬菩萨游神,进行闹绕、进香、宴客等信仰习俗,谓之过漾。全村18个自然村以及周边村的,各自抬着菩萨,一路游行,集中到都溪庵进行祭祀,村人说是“菩萨开会”,然后又是一路游行,最后抬回各个自然村小庙,展开一些纪念祈福活动,并穿插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文艺表演,娱神又娱人。家家户户都会请来亲朋好友,当作过节一般,隆重且热闹。 在张坊村,每年农历五月,大约在端午时节,田地里的秧苗成长到快要“打苞”,即孕穗期时,各个自然村都会扎一条稻草龙,在其身上插满香,由青壮年举着,在田间地头游走,把所有的田都游过一遍,然后将其烧成灰烬,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稻草龙12节,寓意一年12个月,如果有闰月,就会多扎1节,共13节。这项活动在晚上举行,傍晚时分,夜幕降临之际出游,到了下半夜甚至凌晨才会结束。在漆黑的夜晚,稻草龙通体闪亮,星星点点的香火勾勒出的龙身,灵动而绚丽。 (作者单位:三明市文联)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