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大数据,这样被开采
2025-02-10 09:14: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2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82亿条法人信用数据,5600万条自然人信用数据,400多亿条航旅、高铁、司法等高价值市场数据……位于厦门集美的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宛如一座信用数据加工厂。 每天,来自多渠道的海量信用数据汇聚于此,经清洗加工后,回流至信用中国平台,成为可被挖掘利用的数据资产。 这座信用数据加工厂诞生于7年前。彼时,刚刚获评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厦门,与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签署协议,于2018年8月启动共建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 天赋异禀,让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成为挖掘信用数据价值的排头兵。厦门信息集团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永刚告诉记者,中心定位为国家信用大数据全国备份中心、信用数据清洗加工中心、信用服务产业孵化平台,以及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试验区。 2020年1月,建设完成的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厦门市配套出台了《信用数据政务共享和市场化应用暂行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等政策法规,助力其在全国率先建立依法依规开发应用信用大数据的机制。 “我们探索公共信用数据与市场数据融合,并建立数据落地、清洗和回流机制,率先实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实时、全量落地,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达10亿条/日。”黄永刚介绍,截至去年底,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可对外提供服务数据超过496亿条,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平台经济主体提供信用数据服务。 有了海量信用数据,中心开始联合垂直领域头部机构,构建信用+行业实验室,共同开发和探索数据应用场景。 金融创新,成为突破首选。黄永刚介绍,2020年以来,中心已涌现出“招标采购信易贷”“信用保函”“产业链e贷”等应用于小微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的数十个信用数据产品。 去年8月投产、与交通银行共建的信用信息金融开发应用实验室,就是成果之一。实验室通过建立完备的银政数据传输通道,在建立自身数据治理路径后,开发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高沧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工业用高档锂电池隔膜专用塑料管,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企业营业额预计从2023年的3000多万元增加至7000多万元。由于回款慢,企业有了融资需求。 不久前,实验室项目“火炬园区贷”提供的500万元预授信额度,给了公司增资扩产的底气。“这个额度是其他银行信用类贷款中最高的,对制造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公司董事长刘铁忠说。 交通银行厦门分行金科部林毅鑫告诉记者,“火炬园区贷”以火炬高科技企业公共信息数据为基础,面向园区内企业提供主动授信,是全线上数字化授信产品,并可享受贷后贴息。目前已为超6000家企业提供主动授信额度,实质惠及400多家企业。 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还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基于“企业创新积分制”体系,在火炬高新区金融服务平台推出工行“火炬积分贷”等创新普惠特色产品。该平台已累计撮合放款超460亿元,有效缓解了高新区企业融资难题。 “因为我们有海量信用数据资源和专业治理机制,金融机构相信我们的度量能力,并结合自身金融模型开发出特色产品,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有了更多、更普惠的产品选择。”黄永刚说。 记者了解到,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厦门推出“港航信易贷”“科信贷”“公共采购信易贷”“园区信易贷”“工程信易贷”等特色应用场景,将信用转化为经营主体稳产能、渡难关的“真金白银”。截至去年底,厦门市“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超过32万家,撮合融资超过1147亿元。 信用就医、信用停车、信用借书、政务优先办理……信用大数据创新,还应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据介绍,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孵化厦门个人白鹭信用分,现有注册用户超343万人。这些市民能够享受100多项创新应用场景,真切感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 如今,信用建设正成为厦门的城市名片。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月度和近12个月平均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保持双第一,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信用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得到复制推广…… 厦门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林晓辉表示,打造信用服务产业生态“新引擎”,厦门正通过充分挖掘信用数据价值,助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新质生产力发展。据介绍,厦门与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分别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配合参与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信用数据服务实体经济和企业信贷”,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公共信用+市场”数据融合应用载体水平。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