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福建这么做
2025-02-11 07:45: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2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90%,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实行包容审慎监管,2024年度全省从轻、减轻、不予处罚数量同比增长41.3%,罚没款下降11.7%;企业简易注销时间压缩55.6%…… 省政府刚刚出台的我省第一份营商环境建设规划,把构建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作为营商环境体系“八大环境”之首。10日,省政府新闻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福建如何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如何让更多经营主体长得出、长得高、长得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我省的探索和实践。 构建开放透明平等竞争的市场 2024年,我省企业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其中民营企业190.37万户,同比增长4.46%。 “积极推动事后监管向事前指导转变,帮助企业从合规经营向卓越管理提升。推动产业升级,组织65条产业链开展质量赋能,惠及1.3万家企业。”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水木介绍。 去年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是全国首部落实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地方性法规。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推动清理249件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检查涉企收费单位2297家,对违规行为实施经济制裁3883.2万元。促进金融机构落实企业降费减负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融资负担46.7亿元。 如何有效防止对企业“小案大处”“轻违重罚”?“对信用风险等级低的主体‘无事不扰’。对问题企业不仅发出处罚清单,还发出辅导清单。修订执法裁量‘四张清单’,明确了124项从轻、减轻、不予处罚的包容审慎监管情形。”黄水木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全省5.6万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2024年福建企业信用指数排名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开放透明、平等竞争的市场准入环境,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必备条件。“我们着力破壁垒、降门槛,去年以来累计破除隐性壁垒136条,推动解决了一批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违规增设准入条件等典型问题。”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数据管理局局长郭文忠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依托“数字福建”建设,建成省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平台,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14份,以数据赋能市场准入隐性壁垒高效破除。 在金融供给端持续发力 去年,台企星宸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总额6.81亿元,创下我省境内上市企业最快过会纪录。 “我们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台资板’建设,为台企提供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资源对接等48项综合服务。”省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谢建潮说,截至去年12月末,“台资板”累计展示挂牌台企4853家,帮助台企实现融资24.14亿元。 “为助力解决创业、就业、住房、医疗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我省因地制宜创设‘渔排养殖贷’‘绿色建筑贷’等专属特色金融产品。”谢建潮介绍,福建乡村振兴贷入池农业经营主体38461家,共发放贷款5499家、金额103.75亿元。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银行业存贷比115.42%,位居全国第六位。 融资保障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截至2024年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7%。 “我们率先建立了民营企业‘首压首抽’监测报告制度,对金融机构‘抽贷’‘压贷’行为实施有效跟踪,以保障民营企业合理融资接续。完善民营小微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累计投放专项资金贷款14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民说。 福建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撬动作用。2024年12月末,全省再贷款再贴现余额1440.58亿元,同比增长11.6%,支持普惠经营主体超11万户。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供激励金37.2亿元,促进地方法人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256亿元。 聚焦需求让服务有温度 民营企业减负增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和谐有序的用工环境。 “我们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需求,实施柔性引才、异地用才激励机制,强化高质量人才集聚平台。强化高质量产业工人供给,构建‘匠心技能’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洪长春介绍,截至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319万人;省市县联动建设人才驿站857家、专家服务基地77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57家,提供专项人才服务超40万人次;培训乡土人才1.24万人次。 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3.1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6.2%;出台《福建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4.99%,居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去年新登记经营主体24.24万户、占全省22.25%,经营主体总量增至162.49万户、占全省21.83%,两者都居全省首位。 “泉州在市、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不收件、不受理、不审批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让‘难办’‘办不成’的事都能办成办好。”泉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春雷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