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天山脚下,福建百合国产种球花开

2025-02-16 08:38:25 作者: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王建贵)元宵节前夕,韩昆亮带着一批含苞待放的百合花,来到乌鲁木齐明珠花卉市场。短短几个小时,300多枝鲜切花便销售一空。

去年,韩昆亮首次从福建引种百合国产种球。如今,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种植基地,8万多枝鲜切花即将集中上市。试水年宵花市场反响不俗,韩昆亮对福建百合国产种球信心倍增。

长期以来,我国百合种球依赖进口。福建农业专家经过近20年攻关,突破了百合种球繁育难题,实现“种球自由”。如今,在福建援疆干部人才的推动下,国产种球从闽江之畔来到天山脚下落地生根,长出一朵朵饱含闽疆深情厚谊的“致富花”。

填补产业空白

在新疆年宵花市场,蕴含着美好祝福意味的百合花,向来是流量担当。但由于缺乏产业基础,当地百合鲜切花大多靠外省空运而来。

“比起云南、福建、广东等主产省份,新疆市场上的百合鲜切花批发价高30%左右,加上长途运输的影响,瓶插观赏期也要短很多。”深耕花卉产业多年的新疆致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昆亮说,他们团队曾连续10多年参与承办昌吉菊花展,但对于百合花产业,他鲜有涉足。“能否引进种球资源与栽培技术,填补当地产业空白呢?”

依托对口帮扶平台,拓展新疆农业版图,福建援疆干部人才一直在探索。近年来,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援疆与产业援疆政策,重点培育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推动蝴蝶兰等系列福建特色农业在天山脚下落地。这一次,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百合花产业。

这几年,发展百合花种植,当地不乏试水者,但总面临着“种球的烦恼”。作为球根花卉,百合花在生产上靠种球繁殖。但受制于繁育技术,我国百合种球长期依赖荷兰、新西兰、智利等主产国进口,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每年需要进口约3亿粒百合种球。”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特色园艺研究室主任杨成龙说,这几年,种球进口成本水涨船高,高峰时,一粒荷兰种球成本近5元,占总成本的70%以上。

为了打破种球受制于人的局面,杨成龙所在的科研团队,历经近20年技术攻关,自主构建了“小鳞茎—籽球—商品球”三级繁育体系,让种球国产化的梦想照进现实。

“与进口种球相比,国产种球拥有更强的种球活力,品质表现优秀。更重要的是,种球成本可降低50%以上。”杨成龙说,福建是国内百合花重要产区,主产地南平市延平区百合花种植面积超8000亩,年产鲜切花8000多万枝,年产值超6亿元,每年进口种球超3000万粒。如今,国产种球已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当地企业南平市延欣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百合国产种球量产。

新疆有市场、有需求、有条件,福建有资源、有技术、有人才,两地合作水到渠成。

国产种球落地生根

经过多方调研,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为当地量身定制了一套百合产业培育方案:示范先行,辐射带动。

首个示范基地选址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二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之一,该示范区基础设施完备,前期投建了一批现代温室大棚,发展现代花卉产业空间广阔。早前,来自福建漳州的特色花卉蝴蝶兰产业,已在这里落地。

种球生产企业南平市延欣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供应百合国产种球资源,漳州国企漳龙集团负责提供百合花大棚种植所需的栽培基质,福建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在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推动下,福建援疆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加快福建百合国产种球在昌吉落地生根。

“在获知援疆需求后,我们组织科研团队多次前往昌吉州开展产业调研,邀请当地企业前往福建主产区了解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技术示范应用情况,并选派专家前往昌吉驻点援助,协助培养当地技术人才队伍。”杨成龙说,过去的一年多来,福建省农科院百合团队在昌吉合作新建了多处百合鲜切花科技示范基地,可年产百合鲜切花30多万枝。经测算,当地采用自主繁育百合种球进行鲜切花种植,一年可采收两轮,实现周年切花供应,每亩收益可达2万元以上。

随着合作的深入,杨成龙也看到了新疆市场对百合花的新需求,比如当地消费者对黄色系、香味更加浓郁的百合花品种需求旺盛。

“目前,国内百合花主栽品种,多是索邦、西伯利亚等进口品种。即便是国产种球,也多是以洋品种作为繁殖材料,经自主繁育而成。”杨成龙说,福建省农科院百合团队正致力于从“种球国产化”迈向“品种国产化”,目前已选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国产新品种,有望于近期推向市场。未来,将直面新疆市场特性化需求,推进定制化育种,为当地选育一批特色化新品种。

“我们将持续围绕‘昌吉所需’,竭尽‘福建所能’,促进科技成果与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有效对接,为当地嫁接更多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共同培育更多‘致富之花’。”福建援疆干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日发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