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研讨活动在榕举办
2025-02-19 09:15: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2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汪洁 整理 本报记者 林熙 摄) 2月18日,以“守正创新 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的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研讨活动在福州举办。来自全国新闻界的媒体代表、专家学者齐聚榕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拓展思路,促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动新闻事业繁荣发展。 人民日报社田丽、新华社徐壮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骆红秉,第18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管洪、邓金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周勇等与会代表,围绕新闻作品创作与评选等议题作交流分享。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在理念革新、形式创新、内容提质、方法优化及技术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行业交流与人才培养,为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生态提供坚实支撑,在守正创新中激发正能量、汇聚大能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总台“三网”总编辑骆红秉: 加快建设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给全球传播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复杂的舆论生态,如何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骆红秉说,总台坚定不移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以思想“破冰”加速行动“突围”,不断开启创新创意“总阀门”,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聚精会神打造精品力作,加快建设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 “近年来,总台用心用情打造‘头条工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他看来,平实务实、精准精确,是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两个关键词,“要努力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把‘我们想说的’和‘受众想看的’更好融合起来,让主流声音影响主流人群,让新思想的传播更接地气、更有生气”。 作为总台首个原生融媒体品牌,《玉渊谭天》新媒体专栏以冷静的笔触分析事实,以深度的观察塑造观点,依托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进行创作,频频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实现有效引领,助力中国媒体主动设置议题的有效落地。骆红秉结合《玉渊谭天》等案例表示,舆论引导要着力在争取人心、凝聚共识上下更大工夫,关键时刻发挥好定音鼓、风向标作用。 面对美西方发起的“认知战”,应该如何应对?“必须以变应变、以攻为守,赢得主动。”骆红秉说,在国际传播中,要敢于斗争、善于发声,奋力提升全球定调引领能力。 第十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主任邓金木: 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可回避的“自我革命” 作为一名在新闻行业工作30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邓金木见证了传统媒体的辉煌历程,也亲历了新媒体崛起带来的风云变幻。他表示,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符合融合传播趋势的体系。 改革要有战略性的顶层设计。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实行了“大中心制”改革,成立了融媒体资讯中心,原有广播、电视、网络等多个单位的部门、人员重新整合,新搭建了8个部门,并成立编务会作为运作核心。 “在内容创新上,我们将主旋律报道与技术变革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邓金木以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的作品《互动视频|跨越35年的“双向奔赴”》为例说,该作品在创作上通过复原历史资料、设置互动点等方式,构建出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空间,是媒体融合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成功实践。 在融合初期,邓金木坦言,融媒体资讯中心面临着传统媒体营收大幅下滑和新媒体营收模式尚未成熟的双重压力。通过不断实践,中心在媒体业务形态上探索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模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媒体融合带来的创新与突破,还体现在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上。邓金木说,集团全力打造福建国际传播中心,以“Hola Fujian”为核心IP,在海外移动社交的头部平台上开设了自持账号,目前“Hola Fujian”账号海外矩阵总粉丝数超过1500万。 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 新时代舆论监督工作展现出全新活力 周勇表示,中国新闻奖评选历来重视舆论监督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有200多件舆论监督作品获奖,涌现出一批揭示社会存在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推动实际问题解决的优秀舆论监督作品。2022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专门设立舆论监督报道项目以来,舆论监督作品参评和获奖数量均有明显增加,新时代的舆论监督工作正展现出全新的活力。 今天的舆论监督,正在构建多元对话的“议事厅”。周勇举例说,新华社“全民拍”平台上线三年,接收线索超百万条,每一条都进入“媒体核实—部门回应—跟踪报道”的闭环。“这种转变揭示舆论监督的本质正从‘对抗’走向‘对话’,从‘揭丑’转向‘共建’。” 面对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命题,舆论监督该如何转型升级?周勇认为,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之基,但主流媒体仍需警惕碎片化的真实,切勿失之于个案,丧失普遍意义。同时,要推动向好向善解决问题,发挥新闻报道的建设性意义。监督的终极价值,在于让痛点变成改革的起点。 当个案监督升华为制度性建设,在这个全媒体时代,记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参与社会治理?周勇说,舆论监督新格局中媒体应把握三重角色。首先要作为连接者,成为扎根基层的“社会黏合剂”。发挥媒体独特优势,实现连接的网络化、深层化。其次要作为提问者,成为直面矛盾的“真问题猎手”。永远保持对“真问题”的敏感与关切,大处思考,小心求证。最后要作为建设者,成为多元共治的“对话平台搭建者”。唯有秉持建设性才能集合各方力量,主流媒体提供的是多元主体对话、协商的机会与平台。 第十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管洪: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必须突出改革创新 对于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管洪认为,要主抓优质内容、抢抓平台焕新、敢抓技术革新、善抓管理创新。 “无论什么时候,优质内容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管洪说,他在2023年担任重庆广播电视台台长后,推出了大量精品栏目和精品内容,快速提升了重庆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以2024年1月在重庆卫视开播的舆论监督栏目《今日关注》为例,一年来共曝光问题4000余个,整改率超90%,收视率、收视份额在重庆地区同时段排名第一,全网总播放量超过4亿次。 管洪认为,内容生产对于传统媒体从业者来说,从来都不是质变,而是量变,是形态的变化,而这些都离不开平台搭建。不管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线“上游新闻”客户端、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国际传播中心——重庆国际传播中心,还是重庆广电集团整合全集团资源优先发展第1眼新闻客户端,都是为了以平台焕新为抓手,厘清传统媒体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好作品背后少不了技术的支撑。“技术优化了作品的呈现方式,让内容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和吸附力。”管洪举例说,华龙网在2022年推出的融媒体作品《重庆山火突发 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以“3D+光影长卷”的叙事手法,沉浸式再现“人墙传送带”“星光长城”等震撼场景,宣传效果出众,最终获得了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分享的最后,管洪说:“长江韬奋奖是每一个新闻人毕生向往的光荣与梦想。它既是沉甸甸的荣誉,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我将一如既往、满怀激情地战斗在新闻一线。” 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徐壮志: 打通链条 以内容优势赢得传播强势 新华社在加快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系统性变革过程中,有哪些思考和实践?徐壮志认为,主要是强化政治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技术赋能和发力传播推广。 徐壮志说,新华社一直把学习总书记重要思想作为新闻报道的“主入口”,聚焦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喉舌、耳目、智库”三大职能融会贯通、齐头并进;大兴调研之风,狠抓调研报道,切实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徐壮志介绍,新华社强化制度赋能,打通“策采编发传”全链条,完善内外联动机制,以机制创新实现创意赋能常态化、规模化、系统化,深耕网络主战场,激发全媒体传播新活力。 获评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一等奖的杭州亚运会分屏短片《看!〈我们亚洲〉,雄风更劲!》既是新华社跨部门、打通内外创作的一个创意短片,也是一部技术赋能的代表之作。“它通过视觉分屏和完美的动作衔接,巧妙地展示了中国的变化,技术在这里起到了文字无法实现的效果。”徐壮志还以此为例说明技术赋能的重要性,“当下,新华社正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的新闻传播新模式,积极培育事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徐壮志看来,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传播推广是传统通讯社向新型全媒体机构转型的“命门”。“新华社在发力传播推广上,坚决移动优先,探索高效、稳定、顺畅的新媒体发布流程,不断提升新闻传播‘时’与‘效’。”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田丽: 努力以正能量高质量赢得大流量 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社多件作品在评论、新闻专栏、融合报道等多个类别获奖。“这是广大读者受众和评委专家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人民日报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新闻舆论工作改进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田丽说,人民日报始终坚持把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不断提升重点专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歌声起太行》《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是人民日报社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两件作品。结合这两件作品实例,田丽说,只有深入践行“四力”,才能把思想故事化、具象化、情感化,用鲜活个体的微观故事折射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进而激发共鸣、触发共情。 如何强化传播能力建设,构建更具效能的国际传播体系?“今天的中国,不乏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精彩的讲述。”田丽认为,“我们要善于从深厚传统文化、人民丰富生活、文明交流互鉴中寻找素材,运用生动易懂、贴近受众的方式把故事讲好,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田丽还强调,要不断强化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不懈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面对技术条件、舆论环境、媒体生态的深刻变化,我们要更加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营造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氛围,努力以正能量高质量赢得大流量。”她说。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