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向新求质 让主流成为顶流

2025-02-19 09:15:35 作者:汪洁 蒋丰蔓 张辉 徐文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汪洁 蒋丰蔓 张辉 徐文锦)

2月18日,作为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研讨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来自全国新闻界的媒体代表、专家学者聚焦增强主流舆论的穿透力、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推进新型主流传播平台建设、建设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

内容为王——

加强思想引领 打造精品佳作

由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承办的主题研讨会,以“内容为王——增强主流舆论的穿透力”为主题,邀请长江韬奋奖获奖同志、中国新闻奖获奖团队,分享如何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内容建设,加快形成与互联网相适应的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媒体的优质内容是“炼成”的。虽有技术赋能,但精品佳作并非唾手可得,而是“得来全要费工夫”。作为党报,既要通过技术赋能助力优质内容创作生产;同时,更须发挥优势,在切实增强“四力”的基础上,用心用情用功,打磨、淬炼、锤炼新闻内容,推出更多有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精品佳作。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室副主任陈玉明以创办25年的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视点”为例,探讨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如何做好调查报道。“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越是在这种信息芜杂、众声喧哗的时候,越需要主流媒体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定音鼓的作用。新闻从业者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在践行‘四力’的基础上,话语表达要更加平实,才能成为AI无法取代的专业记者。”他说。

解放日报社记者卢芳明带来了解放日报社制作的《百姓话思想》系列视频,她表示,以视频为载体,《百姓话思想》系列走通了“百姓叙事”模式,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提供了有益尝试。“主流媒体在新闻短视频领域应结合自身优势,在宏大主题下寻找兼顾生动性和故事性的小切口;在内容呈现上不断创新,追求更加鲜活的场景、更加生动的故事、更加真切的话语。”她说。

创新为要——

紧扣时代主题 强化技术赋能

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协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创新为要——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的主题,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在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内容质量等方面的经验。

江西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李滇敏分享了江西日报副刊品牌《寻赣记》的创新实践。她介绍,《寻赣记》通过挖掘江西本土文化,融合新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报纸版面、短视频、H5、海报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媒体传播生态,目前已推出“从考古看江西”“课本里的江西”等多个策划。

“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需紧扣时代主题、适应当下传播潮流。同时,要在守正基础上创新,让传统文字借助数字技术‘长出翅膀’,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李滇敏说。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时政中心外联部主管王麒杰则分享了技术赋能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他以作品《甲骨文申请上两会》为例,阐述了紧扣时代脉搏、挖掘独特选题、以受众为中心、多部门协作等策划思路,以及融合报道中动画、AI+文化解码、虚实融合等技术的运用。他认为:“技术是‘讲好故事’的工具而非目的,应坚持用户需求导向与新闻专业主义,避免‘为技术而技术’。”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之下,传统媒体如何实现创新与转型,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议题。辽宁日报社北国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高爽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和判断力是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和底气,传统媒体要在新媒体时代立足,需坚守采访阵地,用扎实采访筑牢新闻底座。

平台为基——

重塑传播流程 连接更多用户

由福州市委宣传部、福州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分论坛,聚焦“平台为基——推进新型主流传播平台建设”主题,邀请资深新闻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全媒体体系建设等话题。

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李海燕,分享了大众新闻客户端在平台建设、内容创新、跨圈传播、技术支撑等方面举措。“该平台上线一年以来,大众报业集团着力建强自身阵地,重塑生产传播流程,积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李海燕说,目前,大众报业集团已构建了“一报一平台多端N号”全媒立体传播体系,努力实现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的有机统一。

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全国首个少先队员劳动教育实践网上平台“红领巾劳动吧”,荣获应用创新类二等奖,实现了江苏媒体在该奖项类别上“零的突破”。新华日报社交汇点新闻记者宗祺,现场解析了“爆款”的生产秘诀。

“我们以‘新闻+服务’理念为指引,创新性地将新闻传播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为江苏700多万少先队员提供了一个集学习、实践、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宗祺认为,媒体需要不断丰富服务形式和业态,拓展参与社会治理渠道,连接更多用户。

主力军如何挺进主战场,主流如何成顶流?长江日报社新媒体编辑中心视频负责人刘慧,回顾了短视频专栏《第一眼》的创作历程。

“我们以‘本色无痕,温暖动人’为特点,从城市公共视频和用户生产中捕捉温暖的瞬间,提炼新闻故事,传递和放大正能量。”刘慧认为,在打造《第一眼》过程中,主创团队着力推进生产机制、创作惯性、传统理念、叙事方式、推广策略等变革。在生产机制方面,《第一眼》改变了此前“媒体干,用户看”的局面,发挥主流媒体的组织优势,发动市民网民、政务机构加入内容生产。

格局重构——

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传播效能

国际传播是信息的跨国流动,更是文化交融、价值观对话以及国际形象塑造的关键力量。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承办的“格局重构——建设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主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等展开交流分享。

如何赢得海外受众的心是众多主流媒体持续思考的问题。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心主任邵晶剖析了《书山有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书单》《马奥尼观察》等节目案例,讲述了如何通过大叙事和小切口,让“高大上”的理论走进海外受众内心。“国际传播不是‘独角戏’,而是顺应国际传播规律的‘交响乐’。我们应努力寻找中外受众共通的文化桥梁,用全人类共同的情感故事,通过符合外国受众的价值输出方式,让理论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国际传播既要‘和风细雨’推动合作,也要旗帜鲜明地批评和反击。”中国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马思认为,“要直面热点,敢于亮剑,创新全媒体融合报道,巧用有影响力的外籍人士影响国际受众,争夺国际舆论高地,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文化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最好的“钥匙”。河南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郭士飞针对“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等河南“出圈”文化节目IP展开交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创新性表达。“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不仅需要技术支撑、内容创新,更需要文化的深度和情怀的力量。”

游戏也正成为国际传播的新渠道。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与出海“顶流”游戏《原神》合作,将三星堆文化融入游戏,共同策划与制作相关的海内外报道令在场受众眼前一亮。“我们不仅与三星堆博物馆共同虚构相关剧情让游戏玩家体验,还配套创作了解说视频、动漫科普短片和数字化文创产品,让三星堆文化‘火’到海外。”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总监助理庞琪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