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百合 花开万家
2025-02-23 08:44: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物流中心形成稳定配送线路,配送范围覆盖全国90%地区 延平百合 花开万家 东南网2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卫金平 王丽娜) 日前,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的百合花种植基地里,一株株百合花含苞待放、长势喜人。采摘、搬运、包装……花农忙得不亦乐乎。 百合花是南平市市花,有“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延平区是全国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之一,有“中国百合之乡”之称,百合花产业是延平区的特色支柱产业。 目前,延平区百合花种植面积达8500亩,年产百合鲜切花8000多万枝,品牌价值达12.8亿元。近年来,该区通过畅通物流链、抱团谋发展等,助力百合花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物流高效,渠道畅通 在延平区王台镇高速路口的百合物流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将一箱箱打包好的延平百合搬上物流大卡车,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百合物流中心于去年9月正式启用。该中心是集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集散交易、综合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有装卸场地及停车场约3000平方米。百合物流中心建成后,为延平花农打造了一个信息透明、交易公平、服务规范的鲜花交易市场。 “在这里,百合花的质量、市场价格一目了然,外地客商能够直接与延平本地花农对接交易,推动外地客商走进来,本地货物走出去。”延平区花卉协会秘书长洪锋说。 延平区花卉协会会长叶盛立表示,早年,延平花农要乘坐火车等交通工具,到国内其他地方开辟销路;近年来,随着交通不断改善和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延平百合花的销路正逐步打开。 “种植户分散在延平的各个乡镇,现在有了这个百合物流中心,来自全区的百合花只要导入物流中心的各分拨点,当天就能发往全国各地。”洪锋说,全区种植百合花的130余名花卉协会会员,已全部入驻百合物流中心。 据介绍,百合物流中心已形成稳定的上海浙江专线、广州专线、闽南专线、“福州+机场专线”、中铁快运和空运等6条物流配送线路,配送范围覆盖全国90%的地区。 “百合物流中心的启用,为本地百合花销售提供了切实的便利。这里的冷链仓储中心能够储存60万枝鲜切花,有效解决了百合花的保鲜问题。”王台镇百合花种植大户卢柳余说。 “百合物流中心的建成投用,有效破解了延平百合花产业存在的销路窄、市场交易透明度不高等难点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服务平台。”延平区林业局花卉办主任陈文靖介绍,为鼓励更多外地客商到延平收购百合鲜切花,在百合物流中心内,还建有4间共1000立方米的冷库,免费提供给驻延客商使用。此外,百合物流中心还将和周边的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联动,引导更多花农集聚种植,形成以专业户为龙头、大户联小户的生产模式,持续擦亮王台镇“百合特色小镇”金名片。 “目前,已经有一家来自上海的种球供应商入驻百合物流中心。”洪锋介绍,接下来,该中心还将探索百合种球研发、培育、推广、种植、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助推延平百合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抱团发展,走南闯北 上海是延平百合花重要的消费市场。以前,延平百合花在上海市场采取不定价代销模式。 “代销过程中,花农没有定价权,一般都是几个月或者半年结一次账,对方说卖多少就是多少,花农不知道具体情况。”叶盛立说。 为了规范全区百合花生产、销售,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助力延平百合花产业做大做强,延平区花卉协会自2011年11月成立至今,积极服务辖区内的百合花种植户,开展百合花产业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经验推广、示范展示等工作。为了解决销售问题,2020年12月,协会制定实施了《延平百合上海销售市场规范管理办法》,推动延平百合在上海的销售有序进行。 “部分会员还会碰到产品销售后回款困难,甚至被不良商家恶意拖欠款项的情况。”叶盛立说,针对上述情况,协会实行了花卉销售客户信息备案制度和客户黑名单禁运制度。销售客户的身份证、营业执照和经营场所地址等关键信息,必须进行备案;对于恶意拖欠会员销售款项的客户,将其列入黑名单,百合物流中心会对其实行禁运,有效维护了花农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延平百合也借着产业援疆的“东风”,开在了祖国的西北边疆——新疆昌吉州木垒县。 近年来,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在木垒县进行了百合花试种,为木垒县引进了百合花种植产业。随着新疆旅游热的兴起,在位于木垒县的双湾村百合花基地,吸引了许多游客观赏。据悉,来百合花基地观赏的游客单日最高达5000人次,百合鲜切花抢手,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花”。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