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探现实之需 瞻科技之光

2025-04-30 10:25:37 作者:潘抒捷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以“未来感”解释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诸如人工智能、太空漫游、数字生命等设定,看似天马行空,却多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灵感乃至原型。

尽管报道过多届数字峰会,但记者每次探馆观展都有未来与现实交织的强烈感觉:前几年还被视为“黑科技”的智能机器人,如今已覆盖家庭、社区、工厂等诸多场景,在引导、陪伴、安防等领域发挥着“才能”;辅助驾驶、手势控制、智慧泊车等技术,落地不久就已成为车企标配;更难以置信的是,未来驾车很可能因脑机交互而不再需要方向盘,甚至可以垂直起降。

在数字峰会上感知未来,扑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科技超越工具属性服务于人的温暖。无论是空调自动适配体温、脉象中医AI辨识评估脉搏和舌苔,还是文档一体机通过语义分析让沉睡数据生成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多维度机械手应用到高危作业及复杂工作环境中……“未来感”从不大张旗鼓,而是悄然藏在那些解决社会痛点的创新之中,构成最动人的图景。

在数字峰会上感知未来,既体现“对当下的理解”,更饱含“对将来的期待”。人类对未来的向往与畅想,永远可以比技术进步更快一步。我们应当摒弃机器取代人类的焦虑,主动寻找和制造“未来感”。只要保持眺望目光和探索脚步,把代码编织成网、让数据化作星河、用科技书写浪漫诗篇,美好的数字未来就一定会变成现实。(潘抒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