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与福建

2025-05-10 08:38:44 作者:彭靖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卫三畏肖像

卫三畏(1812—1884年)有美国“汉学之父”之称,从1833年到达广州至1876年离开北京,他在中国生活了43年;他是耶鲁大学的第一位汉学教授,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学教授,见证了美国汉学从业余走向专业的历史;他是美国最早的汉学刊物《中国丛报》的编者(1848年后为主编)和主要供稿人之一;他的代表作《中国总论》是当时有关中国及中国文明最优秀、最全面的著述。他最早开展的工作还与福建有着不解之缘。

卫三畏还曾是一位优秀的美国驻华外交官。1857年,卫三畏离开美国海外传教部总会(简称“美部会”)后,开始在美国驻华使团任职,具体为参赞兼中文秘书。在北京的20年间,他曾有9次代理驻华公使职务。

1833年,卫三畏被“美部会”派往广州,协助美国最早来华的传教士裨治文(1830年到中国)做印刷工作,并且负责为《中国丛报》撰写稿件。1835年12月15日,由于中外关系紧张,卫三畏离开广州前往澳门,一路风力不足,不长的路程足足走了3天。

卫三畏到澳门后的第一年,印刷的主要作品是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编写的《福建土话字典》。在这本最早的福建方言字典中,共收录1.2万个汉字。这样一部大型的工具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麦都思在编写这本字典时还没有来过中国,但是他在东南亚生活了14年,和当地的许多福建移民多有接触。1823年,他完成字典初稿,曾送到新加坡、马六甲等地去谋求刊印,均未获成功。182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表示同意资助这本字典的出版。于是,麦都思又增补了大量内容。印刷工作于1831年开始,到1834年4月由于东印度公司特许经营权的解除,这一工作被迫中断,当时已经印成了三分之一。1835年,麦都思来到中国寻求印刷资助,得到美国商人奥立芬的帮助,印刷工作遂得以重新开始。

1836年1月2日,卫三畏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将把1836年整个一年的时间用于字典的印刷。当时麦都思正好也在澳门逗留,两人于1836年1月9日曾有一次长谈。卫三畏本来预期一年完成印刷任务,但实际花费的时间超出了预期。1836年11月29日,卫三畏在致“美部会”秘书安德森的信中写道:“麦都思字典我已经印刷到了700页,我希望在明年2月初完成。它在我接手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一部分,但此后需要的时间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费用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奥立芬先生提供了需要的资金,他的投资将以书的销售额作为回报。目前已经有约100人预订,此外加上销售的册数,我们希望能够使奥立芬先生收支相抵。”最终,这部字典于1837年6月印刷完成,奥立芬的总投资是2000美元。

在完成字典三分之二的印刷工作时,卫三畏曾写过一份简短的广告,除了对这部字典的意义加以论述之外,还大力赞扬了福建人民“更勤勉、更有闯劲”。1837年1月1日,他在致父母的书信中转述广告中的内容:“该字典出版后,将大大有利于对福建方言的学习。福建人比中国其他省份的人更勤勉、更有闯劲,在东南亚的各个岛屿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所以,这种方言的使用很普遍,了解这种方言对于传教工作非常重要。在印刷过程中,我也增长了不少关于汉语的知识。”可见印刷字典的经历,也是卫三畏学习汉语的一个过程。

1833年,卫三畏到中国后便开始了汉语学习,从广州移居澳门后学习继续进行。他在书信中多次谈到汉语学习,有一次他以与员工合作的事例,把汉语和葡语的学习做了这样的对比:“从清早到下午四点,我们一直在印刷麦都思字典,我不断向一名中国和一名葡萄牙排字工发出指令,不说一句英文,葡语好学,我已经可以使用,希望汉语能够只有十分之一的难度,我越学越觉得要学的东西很多。”(1836年4月2日致母亲的信)汉语对于西方人来说确实有难度,之所以学得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工具书的匮乏,由此也成为卫三畏克服各种困难,印刷与出版《福建土话字典》的缘由。

卫三畏为《中国丛报》撰写稿件多达114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在1851年,他曾撰写过对于福州钞票的介绍文章——《中国的纸币,和一张来自福州钞票》。他先后出版研究中国的专著有《中国地志》《中国商务指南》《中国总论》《我们与中华帝国的关系》等多部。其中,他的代表作《中国总论》脱胎于他的演讲稿,长达1000多页,分为上、下两卷,共有23个章节,涉及中国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堪称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

1848年《中国总论》出版后,先后被翻译成德文、西班牙文、日文和中文等多种语言文字。美国汉学权威费正清教授评价此书:“它简明细致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就文学方面来说,在该书里卫三畏论及过中国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他对屈原、李白、杜甫和苏轼等诗人都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座座高峰。在《中国总论》中,卫三畏采用西方的文学标准,也对中国小说进行过批评,认为才子佳人小说在地点、性格和环境方面琐碎而冗长的描写,破坏了叙事的整体性。他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较高的评价,还是把《聊斋志异》最早翻译、介绍到西方的汉学家之一。

1876年,卫三畏返回美国,第二年被耶鲁大学聘为汉学教授,成为美国讲授汉学的第一人。1884年2月,卫三畏辞世,终年72岁。他的葬礼在耶鲁大学教堂举行,遗体安葬于他的出生地——美国纽约州的尤蒂卡公墓。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