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在武夷山寻觅宋风古韵

2025-05-14 09:45:17 作者: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春日的福建武夷山下、九曲溪畔,一群身着宋制汉服的年轻人手持团扇,在茶寮前轻吟陆游的《初发夷陵》;不远处,特色民宿的露台上飘来建盏点茶的清香;从晨雾缭绕到星光闪烁,一阵阵鼓乐从婆娑竹林中穿越而来……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是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丰厚宝藏。武夷风物源远流长,在宋代到达顶峰,留下佳话无数。

今天的武夷山,正以“文化活化”为笔,在丹山碧水间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宋韵长卷。看一场古风演出,参加一次茶宴雅集,品味一番宋街烟火……越来越多具有文化味、穿越感、沉浸式的玩法,成了武夷山新的“打开方式”。

“五一”假期期间,山水史诗《月映武夷》首演:朱子衣袂随水波升腾,水幕豁然洞开,崖壁上全息投影的摩崖石刻忽而蝶化,化作漫天荧光星雨……朱熹生平事迹巧妙地与武夷山水、建盏等元素融合,在现代舞台科技与舞者灵动身姿的演绎下,带给观众一场“极视听之娱”的文化盛宴。

“这部剧就像一把打开武夷山水和宋代文化的钥匙,我们希望能在游客心中种下一颗感悟朱子、感悟武夷的种子。”《月映武夷》总制作人萨迦多吉说。

连接古和今,还有一杯武夷茶。在武夷山度假区的“九曲静茗”茶舍内,游客们坐在几案前,跟着茶艺师学习点茶。茶筅击拂茶汤,茶针蘸上茶粉细细勾勒……不多时,上海游客杜紫娇在建盏中绘出一束兰花,她举起手机记录这个“宋代拉花”:“之前看一部古装电视剧,被其中的宋代点茶惊艳,没想到在武夷山还能亲身体验。”

“客人现在不急着出门,反而喜欢在茶舍、民宿里‘泡’一整天。”茶舍主理人张琴说,她以“宋式美学”打造的几家茶舍和民宿都颇受欢迎,除了品茗休憩,客人可在其中体验制茶、点茶,也可以预约一套汉服妆造,在茶园中拍摄“穿越大片”。

张琴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自家民宿早早被预订一空,其中大部分客人都是为“文化体验而来”。“依托武夷山历史文化推出的体验项目是很大的亮点,客人离店时手上拿着武夷岩茶,心里装着武夷山的故事。”张琴说。

为了体验传统文化,很多游客也选择在宋街走走。在武夷山乘坐九曲溪竹排,登岸处便是宋街。漫步其中,宋风古韵扑面而来:街边炉膛内,火红的炭火炙烤出传承数百年的光饼香气;叫卖木印糕子、大红袍冰淇淋的店前,游客排起长龙;临溪而设的露天茶桌边,有人正“浅斟低唱”,一旁的石碑、木牌上镌刻着宋代武夷词人柳永的词句。

始建于唐,繁荣于宋,至今又过千百载,宋街曾数次遭遇火焚和兵燹,几经沧桑却不改文化根魂。

1987年起,武夷山市持续开展宋街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以始建于唐代的武夷宫为核心向外延展,石坊门、三清殿、五株钱庄、东方书院等建筑错落有致,随着一众本地传统业态、民俗文化场馆等落地,宋街又增添了“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烟火气。

九曲蜿蜒,影湛波平,小小竹排送渡一批批来客。古韵藏于每一片茶叶的滋味里,刻在每一方摩崖石刻的字迹间,如今也流淌在每一位游客的眉间心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