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琴江满族村

2025-05-20 15:12:51 作者: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琴江满族村

历史文化名村 文创青年的热土

位于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福建省最美乡村之一。近年来,琴江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文创青年前来就业、创业,以促进游客对琴江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19日,省委宣传部“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琴江。由省、市、县三级媒体及部分作家、自媒体达人组成的采风团,深入调研该村在文艺赋能乡村发展方面的独特成功经验。

image.png

琴江满族村内,古民居遍布。

文创青年 爱上这里

从军事要塞到和谐家园,琴江满族村走过了近300年的历程,见证了特殊的民族融合历史。它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八旗兵营、福州将军行辕、古榕……采风团边走边看,感受这里的独特风情。在一处地方,采风团停下了脚步,久久驻足。

满族元素釉下彩青花瓷挂盘、茉莉花手绘满族纹样餐具、茉莉花开品茗杯……在距离村内知名景点立营碑不远处,由民居改造成的“甘·陶艺居”文创工作室里,各款独特的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给参访者带来惊喜和审美享受。

“偶然间,我来到这里,村落墙上残留的青花碎片,在众人眼里可能毫无意义,但我却发现其笔触、青花花色及釉下五彩瓷都非常精致,给我带来创作灵感。”甘·陶艺居负责人甘梅月不是当地人,10年前的一次邂逅,让她爱上了这里,并决定在这里“落户”。

10年前,甘梅月是长乐职专的一名青年美术教师,到琴江摄影采风时,她发现这里满族文化十分浓郁,初见便爱上了这个古村落。雕塑艺术专业毕业的她,产生了将满族文化、茉莉花文化融入陶艺创作的想法。

“艺术都是相通的。我喜欢将自己的摄影作品融入陶艺创作中。在琴江,我把拍到的百家姓甲骨文、满族服饰,呈现在陶瓷盘上;老建筑的木雕、石刻纹样,也会成为我的创作灵感。”甘梅月说,她在琴江租下一栋两层独院的老屋,自己动手将其改造成工作室。为了沉下心搞创作,她辞去了学校的工作。

image.png

琴江台阁表演。

10年间,甘梅月结合琴江特有的满族文化元素,设计创作出众多原创作品,工作室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体验陶艺制作。

随着产品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高,如今甘梅月的文创产品一年销售额达到十多万元,不少产品远销海外。

“长乐华侨多,不少华侨都会来我这里定制产品,送给海外的朋友。”甘梅月说,周末节假日,工作室都会举办活动,仅今年3月份,就有近千人次到工作室体验陶艺制作。

“第一个10年租期马上满了,我和房东又续签了10年租期,我会继续扎根这里。”甘梅月说。

image.png

在甘·陶艺居工作室,采风团参观陶瓷艺术小院。

文旅赋能 振兴乡村

琴江满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兴泉表示,琴江非常欢迎像甘梅月这样的文创人才。

近年来,该村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等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对独有的琴江台阁文化的保护;同时创新表演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并学习琴江台阁小曲。此外,该村还鼓励村民自营或引进小型文创产业项目,如八旗驿站、琴江小酒馆、琴江酒楼、三友草堂、佐领公馆等文创场所,初步形成了以休闲度假、水师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文创旅游氛围,打造了“游客打卡点”“八旗驿站”等文化展示场所,以点带面赋能乡村振兴。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该村每年能吸引八九万人次的游客,村集体收入每年都超过20万元。

张兴泉介绍,下一步,该村将致力于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政策、人才和资金支持,采取市场化途径策划开发文旅产品;计划对接引入新的文化创意业态,开发特色非遗文创产品以及“旗下话”方言等文化演艺节目,打造集文化教育、文化展示、民俗演出为一体的满族特色文化小镇。(记者 陈坚/文 郑帅/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