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粽叶铺就一条林下富民路

2025-05-23 09:00:19 作者:王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吴火招)

端午将至,走进清流县余朋乡泰山畲族村,村口道路旁的箬竹叶层层叠叠生长,青翠欲滴。“这是我们自己育的苗,长了一年多,叶片最宽的有7厘米,符合包粽子的要求。”5月19日,泰山畲族村箬竹种植大户邱帮锋指着路边的一排箬竹叶说道。

箬竹是禾本科箬竹属的植物,耐阴性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的林下、林缘或山坡路旁。箬竹的叶片宽大,具有特殊的清香味,是粽叶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叶、茎、根等部位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竹竿则可用于制作毛笔杆、竹筷等日用品,还可用于造纸等。

余朋乡山多林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箬竹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天然箬竹5000余亩,分布在全乡5个村,主要集中在泰山畲族村、芹溪村。

每年农历五月到七月,泰山和芹溪两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上山采摘粽叶,一小部分用于自家包粽子,绝大部分晾干后外卖。

“一家两夫妻采,两个月下来,最多可以卖4万多元。”芹溪村党支部书记荚儒进说。

“去年粽叶价格是这些年来最高的一年,一公斤干叶可以卖到34元。”芹溪村村民郑细妹说。

同样是芹溪村的荚儒渔,去年采的粽叶卖了3万多元。今年初,他看中粽叶良好的市场前景,在自家山场林下种植了10亩箬竹。“都是山上野生的,我分株挖回到林下套种,看看今年长得如何。”荚儒渔说,施肥、劈草,管理一番,目前看来长得还行。

“我的一个亲戚去湖南学习过箬竹的人工育苗。向他请教后,我去年也育了2万盆,销路很好,今年又育了8万盆。”邱帮锋说,去年,他在山上套种了80亩箬竹,亩均收入可达3000元,人工种植的成活率比野生移栽的更高,今年的订单量还增加了。

邱帮锋介绍,人工种植箬竹,只需一年施一两次肥,再除除草就行,管护方便;此外,箬竹适应能力很强,空闲地、房前屋后、林下都可以种植。箬竹只需3年就可以进入丰产期,之后村民就不用漫山遍野寻觅采摘,在家门口就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去年,乡里帮助泰山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5万元,在村里集体山场的林下套种了140亩箬竹;今年又争取了35万元,种植260亩。等到丰收期后,我们会采取一年一竞标的方式,标给私人采摘售卖,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余朋乡乡长余健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