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贵:一心扑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上
2025-07-05 08:32: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7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陈承芳 翁国城)夏日炎炎,热辣的太阳炙烤大地。2日下午4时许,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惠下村,记者见到了刚办完事回村的党支部书记吴金贵,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还来不及休息,就快步走向二楼办公室,随即打开笔记本电脑,记录下最新的招标项目进度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13年来,身为惠下村的“当家人”,吴金贵为村里的大事小情操碎了心。从党建到便民服务,从宜居环境到民生改善,从耕地保护到经济发展,他都亲力亲为,一心扑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上。 吴金贵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答应孙子一起打篮球,却因故食言,成了孩子口中“放鸽子的爷爷”。在妻子的眼里,吴金贵像是“匆匆的过客”,常把办公室当成家,却把自己的家当作短暂休憩的旅馆,整天早出晚归,几乎见不到人影。 吴金贵是“70后”,早年间在广东闯荡,从事玉器生意。2012年,村“两委”换届之际,在上级党组织的动员下,吴金贵决定将玉器店交给妻子打理,只身回乡出任惠下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千头万绪。吴金贵以教育为先,从有限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挤出一点经费,用于奖励村里的学子,树立榜样。“钱不多,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重视教育的奋进氛围。”吴金贵笑着说,“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促成了阳光教育基金会的诞生。” 从2013年至2019年,在吴金贵的主张下,以“村财”滋养乡村教育的做法前后持续了6年。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激起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现年60多岁的方文权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党员企业家,家中4个兄弟,他排行老幺,小学三年级肄业,10多岁就开始打工,后来自己办厂,积攒了一些家业。他总觉得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让孩子再吃亏,于是带头捐资成立阳光教育基金会,并担任会长。 “去年高考,分数达到600分的村里娃有11人,创历史新高,今年初步统计已有8人,希望能够再次突破。”说到拔尖人才,吴金贵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有一户人家,3个孩子相继考上名牌大学,第一个是山东大学,第二个是厦门大学,第三个是福州大学。” 如今,惠下村有了一个专属的人才库,广纳本村能工巧匠、教授专家等精英,并通过网络连接至“全市一张图”大数据平台,以供各级政府在引才、招商等方面决策使用。 乡村振兴需要智力,也需要财力。吴金贵深谙此道,早早就摸清家底,排查出不少村集体资源,并加以登记、保护、修缮。“成熟一处,立项一处,开发一处。”吴金贵说,“以招租的形式运作,规避市场风险,给村里带来稳定收入。” 当前,在惠下村入口处,一个全新的快递驿站已经投入使用。步入村子,只见村部办公楼、镇级养老院、数栋安置房依次排列。不远处,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映入眼帘,立有18个充电桩。这里原本是一个闲置的门球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会生财的“金娃娃”。 在村里缓缓绕行,穿过一处口袋公园,眼前竟是一条笔直宽阔的溪流,名为和平河,可上溯至秀屿区土海湿地公园,下汇至木兰溪。河边一座旧仓库大约600平方米,已蜕变成电商直播基地,月租5000元。 今年,惠下村入选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最近,村里的碾米厂改造项目进入关键期,正在筹集资金购置设备。“项目建成后,将为村里创造数十个就业岗位,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吴金贵说,“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秉持公心、耐心与恒心,从大局出发,一点一滴落到实处,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