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抗日前,福建的她给父母留下一封信......
2025-07-09 16:58:0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家书,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情絮语,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它承载着游子的思念、父母的叮咛、夫妻的牵挂。然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烽火岁月里,一封封家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们更是映照民族精神、凝聚家国情怀的珍贵镜鉴。 白雪娇: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 亲爱的父母亲: 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于女儿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我之所以不别而行,这是女儿勇气不够的缘故,因为骨肉之情,总是难免的,我深恐突然提出这意思,母亲一定是激动而流泪的。我虽然立志报国,为了这天生感动的弱质,或许是会被私情克服的。所以为补救这劣点,只得硬着心肠,瞒着你们,走了。我知道,母亲是会因此伤心一场,但是我相信,父亲是不会因而责怪女儿的,一定是引为光荣的事。 走之前,我是难过极了,在每分钟内,我的心起着往复数次的矛盾冲突。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最不值得注意的虫,虽然在救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洋中,竭尽我一滴之微力。 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危安莫卜,是不免凄怆辛酸。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是更令人哀惜不置的。因为生活就是斗争,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斗争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为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父母亲的养育之恩。 女儿是不孝的,望双亲宽怀自慰,善自珍重。临行匆匆,仅留此作别,后会有期。 最后,敬祝健康! 民国廿八年五月十八日 白雪娇,又名白雪樵,祖籍福建安溪,1914年出生在马来亚槟城的一个华侨家庭。1936年入读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回到马来亚槟城当教师。回到槟城后,她马上投入当地的抗日救国活动,成为槟城妇女抗日救国的骨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白雪娇决定弃笔从戎,回中国支援抗战。临行前,她给父母留下告别家书。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