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实践绘就新篇
2025-07-28 21:58: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
东南网7月28日报道(本网记者 林先昌 实习生 叶艳青)连日来,福建省多所高校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科技助农、文化传承、健康服务等领域开展特色社会实践,以青春力量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数智”赋能助力产业振兴 在三明市大田县,福州大学实践队聚焦“流域治理”与“古建保护”,组建 “河小禹”分队联合县水利局,对均溪流域9处断面水质科学取样,调研城乡供水一体化进展,运用前沿技术对乡村发展难题给出建议及解决方案。另一分队深入“第二集美学村”,通过无人机航测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抗战时期校舍进行数字化建档,构建三维点云模型,为“红色文旅+古建保护”融合开发奠定数据基础。 福州大学河小禹博士小分队现场取水样 永春县仙岭村的枇杷园中,福建农林大学师生正探寻着科技兴农的“金色密码”。通过提纯复壮“早钟6号”等传统品种,引进“三月白”等优良品种进行品种创新,同时应用嫁接技术及智能灌溉技术等提升品质,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蜕变。在科技的帮扶与建设下,三期发展规划正稳步推进,从30亩试验园扩展到百亩品种园,未来将建设大棚种植区,延伸采摘体验产业链。 沈金渠为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员介绍枇杷种植技术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红巢暖蜂”蜂疗志愿服务队深入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上陵村,聚焦蜂业技术服务与产业融合。队员们深入养蜂场,了解当地蜂蜜品类,针对村民提出的养殖与销售问题,运用专业知识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们与蜂农、驻村工作队共同开展蜜蜂文化与旅游结合研讨会,探索蜜蜂科技小院等蜜蜂文化元素与旅游结合的方法,为上陵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农旅融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红巢暖蜂”蜂疗志愿服务队深入蜂场与蜂农沟通问题 福建农林大学“甜蜜蔗里”实践队同步深入闽南蔗乡,探寻甘蔗产业的科技密码与两岸链接。在厦门同安田洋村,队员们跟随“甘蔗哥”陈书记走进蔗田,学习当地融合台湾经验打造的农文旅IP;在漳州脱毒种苗基地,队员们见证了0.2毫米分生组织的精密剥离技术与甘蔗品种改良更新换代;在永春三千亩蔗田里,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与农业结合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根甘蔗串联起明朝时期开始的技术传承、两岸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科技兴农的新篇章。 李和平老师为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员讲解甘蔗脱毒种苗分生原理 薪火相传熔铸青春担当 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作为抗战教育圣地,成为多校实践育人的载体。福州大学实践队在此举办“薪火·砼行”暑期营,开展“学精神、护记忆、筑匠心”特色课程。通过抗战历史课、桥梁模型制作传承茅以升先生科技报国的爱国精神。并结合学村古建保护实践,厚植家国情怀。 福建医科大学硕博医疗团在此开展红色研学,从斑驳墙垣与史料中体悟“教育救国”“救死扶伤”的初心,淬炼医者使命。 福州大学实践队员在支教课堂和小朋友们亲切互动 福建农林大学蜂疗志愿服务队前往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参观学习,通过这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乡村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员在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参观学习 数字技术推助文化焕新 闽江学院实践队赴武夷精舍,探索朱子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路径。团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分析游客动线与文化嵌入方式,对智慧导览系统进行优化。实地调研后,团队聚焦IP塑造、场景营造与产品设计,探讨如何将语音讲解、古建空间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未来拟协助景区设计研学路线、短视频推广方案,推动朱子文化从“可见”走向“可传播、可共享”。 闽江学院实践队参观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 医疗科技润泽乡土民生 福建医科大学硕博医疗团联合多部门,在大田县开展“多学科+AI”智慧义诊。专家团队深入均溪镇乡村,为近百名村民提供消化内科、心内科等十余个科室诊疗服务,发放药品百余份,并创新运用AI系统生成个性化健康建议。在县总医院,一场健康科普讲座《青少年日常体重管理》推动体重管理的先进健康理念在县域普及。同时,团队通过“访企拓岗”座谈,探索校地共育机制,推动医疗人才供需对接。 福建医科大学开展智慧义诊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红巢暖蜂”蜂疗志愿服务队则在厦门同安莲花镇为家长和村民提供蜂疗志愿服务。队员们为村民的不适之状分析原因,并仔细叮嘱注意事项,利用蜂疗技术为慢性病患者缓解病痛,科普科学与医学知识。推动健康服务、知识传播与社会效益的多重统一。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